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中国的不幸,在于有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精英集团(上)

中国的不幸,在于有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精英集团
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也有30年了,对比日本的经济起飞,50年代到80年代,基本上是国家产业和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福利和保障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为什么在中国广大人民却没有得到高速发展带来的利益呢?
      
外资摘桃子的巨大财富流失

目前的危机不仅仅是道德体系崩溃的内部腐烂,更大的危机是外资对中国产业的扫荡,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中国的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价格之低完全如同抢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过两次摘桃子运动。第一次摘桃子就是国企产权的私有化改革,把全体中国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创造的财富改革到少数人手里;第二次摘桃子就是今天的外资化,外资勾结中国买办集团,用廉价购并方式把中国建国以来58年创造积累的财富席卷而去,请大家看一下屏幕上的统计资料:
银行资产流失统计
1,中国工商银行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约10%的股份,收购价格 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9.3倍,世界罕见。
2,中国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收购价格1.22元.上市后,按照 2007年5月10日盘中价格6.26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822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419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6倍。
3,兴业银行
   2006年,香港恒生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和国际金融公司赚共出资27亿,以每股2.7元的价格购入兴业银行10亿股,上市后,股价达到37元多,三家外资公司净赚约370亿。根据2007年2月12日《参考消息》报道,以后每年都有300%以上回报。该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共159.95亿,等于全部送给了三家外资公司。该银行国内发行价格每股15.98,吸引的网上网下申购资金高达11610亿。   

4,深圳发展银行
  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1股,目前股价已达35.8元,投资增殖10倍,按照深发展20亿多股计算,新桥用12.18亿获得了700多亿,。根据新桥目前的做法,很快将达到1000亿元。而新桥集团本身就是庄家,根本不是银行,如何能改善我国银行治理结构?况且整个银行都被美国人拿走了,即便改善对我国又有什么意义?
5,华夏银行
  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将出资 26亿元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每股价格4.5元,现在近14元,净赚56亿多人民币。目前已被德国银行控股,500亿落入对方手中。目前德国人对华夏已形成了联合控股,该银行名义上还是中国银行,实际已成为外资控股银行。
6,中国交通银行
   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超过10港元,净赚近800多亿,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500多亿,合计将近1400亿,10倍回报。
7,中国建设银行
 市前,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约0.94元港币。发行价格2.35元港币,最高市价5.35元港币。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亿股计算,2家净赚1300多亿港币。
8,浦东发展银行
  花旗集团出资6700万美元收购浦发行4.62%的股份,超过1.8亿股,每股约2.96元,并且协议规定日后花旗集团有权收购19.9%的股份.目前浦发行股价超过38元,花旗净赚62亿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权,一旦行权将赚取62亿的数倍。
9,民生银行
  2004年,淡马锡控股旗下的亚洲金融公司以1.1(约8亿人民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民生银行2.36亿股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4.55%,约3.72元,目前该股已达12元多,加上两年送配,市值已达50亿元,净赚约40亿。 (上述交易低价转让外资净赚约9200多亿,加上下面广发行,损失超过1万亿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转让的损失,再加上已经全部完成合资的等待上市的几十家地方银行,未来损失将越来越惊人)
     
       外资控股金融机构的两种模式:买办和 暗中控股
    我们并不反对开放,关键是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开放的目的应该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而不是要把财富送给外国人,中国的银行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即便卖给外国人,也应该按照市场价格,至少应该和中国投资者价格相同,像兴业银行国内发行价15.98元,大家都抢破头,竞购资金超过一万亿元,没有任何道理把市价37元多的股票以2.7元的低价卖给外资。特别是广东发展银行,不仅以区区60亿价格卖给美国花旗银行,并且还搭进去180亿现金的“嫁妆钱” (由中国移动、中国信托、更加电网各掏60亿帮助花旗收购),这已经不是买卖了,白送还搭钱,真的如同歌里唱的那样“带上你的妹妹,拉上你的嫁妆,赶着大车来”。几千上万亿啊,我们去年全国工资总额才两万多亿元,去年全年GDP增长部分也就是2万亿啊,可仅贱买银行股一年就被外资拿走上万亿,老百姓又怎么能不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
  有人说,银行股贱买是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这个理由听上去好像有道理,仔细一看就荒唐了,其一,无论控股深发展银行的美国新桥集团,还是参股中国工商银行的美国高盛公司,它们本身都不是商业银行,它们本身就是投资公司就是炒做的庄家,如何能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其二,像深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已经落入外资手中,成为了外资银行,即便是能够改善法人治理结构,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与我国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你整个银行都被人拿走了,改善不改善结构和我们还有什么关系,如同你媳妇都被人领走了,衣服漂亮不漂亮还有什么关系!特别是是广东发展银行的买卖方式,最让国人难以接受。我们国家为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专门规定,外资单独参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0%,联合参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50%,这本来是保护我们利益的一个法规,结果反而害了我们,为了绕过这个法律,美国花旗以联合收购的名义,联合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和中国信托各掏60亿收购广州发展银行,并且收购协议明文规定,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国信托只是“陪太子读书”,不得参与任何经营活动,包括人事权在内的银行全部经营管理权,统统交给美国花旗银行。就这样,把中国老百姓辛辛苦苦创办的一个大银行送给了美国人。
       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按说中国官员的政治风险意识是最敏感的了,白送外资一个银行还搭上180亿现金,别说老百姓知道了会骂娘,即使落到政敌手里也是一个摆脱不掉的把柄,应该是没人干这种事情的,谁愿意为外资白白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呢?可偏偏花旗银行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我们不知道花旗银行是怎么买走广东发展银行的,但是我们却知道花旗银行在中国第一笔业务是怎么来的,就是送给当时中国洋务运动的总设计师、北洋大臣李鸿章一百万白银,大家去看一下花旗银行在华发展史就知道了,网上有这本书。花旗银行在中国第一笔业务就是依靠行贿李鸿章得来的,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洋务派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当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另外一个让国人痛心的外资购并模式,就是外资暗中控股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花旗银行收购广东发展银行是不是买办模式,但是我们能够确定瑞士苏黎士公司暗中控股新华人寿是典型的模式。瑞士苏黎世保险公司为了绕过持股不能超过20%的中国法律限制,在公开持股20%的基础上,暗中再以中资机构的名义分别参股新华人寿,持股总数已超过54%,新华人寿实际上已经成为外资公司。在和抗战时期的模式完全相同:几十万日军控制着二百万伪军,二百万伪军控制着一千万,一千万控制着万万中国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银行都已经完成了所谓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资)的任务,也就是说外资已经进入了中国所有银行,苏黎世公司可以这样干,其它外资公司同样可以这样干,特别是对于那些美国巨型金融机构来讲,干这些事情更是轻车熟路,如此一来,到底有多少银行实际上已经落入外资手中,是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也是一个十分要命的数字。丢掉银行和丢掉其它产业不一样,其它产业丢掉一个公司,只是损失一块财富,而丢掉银行,则是丢掉一条财富管道,财富会顺着这条管道疾速流走。如果不能把住银行这条财富管道,别说我们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还没有富不起来,就是再经历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仍然富不起来,为什么?财富都顺着管道流走了。
LZ言辞不要太过激
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的
本论坛回避敏感的政治问题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紫苑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