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铲除盗版与**的大刀向网民砍去

近期,反盗版与除**的运动都将矛头指向普通的家庭用户.当大家习以为常的互联网领域的游戏规则即将被打破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回应呢?

  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互联网是遍布着诱惑又充满着罪恶的伊甸园.在其成长、成熟的过程中,“盗版”与“**”似乎总是如影随行.

  长期以来,**类网站的访问量一直居高不下,其“一哥”地位直到最近才被社交网站所超越.根植于互联网的文件下载和上传技术又成为了“盗版” 的温床.在“仅供内部学习交流”的口号的掩护下,许多“很好很强大”的软件和“很黄很暴力”的小说、图片和音像资料便得到了大范围的、不定向的传播.

  “食色性也”的古语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的推广扫除了道德障碍,“资源共享”的理念也为盗版行为的实施奠定了舆论基础.对于互联网上存在的“盗版”与“**”,很多人早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乐此不疲.与此同时也有人将以上两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

  铲除盗版与**运动有新动向:

  近日,微软中国宣布面向家庭和学生用户的MS Office办公软件大幅降价,价格从原来的699元下调为199元人民币.

  这无疑是微软中国为了破解“盗版迷思”而采取的主动出击行动,试图通过更低的价格吸引用户使用正版软件.不管大家是否愿意买微软中国的账,相信基本上都会对其降价措施抱持“乐观其成”的欢迎态度.只是联想到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番茄花园”事件,我们总是觉得微软中国这一看似简单的降价举措背后似乎有着并不“单纯”的动机.

  如果说微软中国在上一世纪对待软件盗版行为的策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抓大放小”的话,那么种种迹象表明雷德蒙软件巨头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绥靖”政策,转而施行“大棒”与“怀柔”之计,以达到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的目的.并且这一次,微软中国将矛头对准了家庭用户,拉大了反盗版战役的战线.微软希望,当家庭用户发现正版软件价格不高,而获取盗版软件的代价(比如便捷程度、法律风险等等)增大以后,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合法授权”的版本.

  拿家庭用户开刀的还不仅是微软中国,公安部门对于家庭用户的上网行为也有着更严密的监管和严厉的处罚.最近,一男子因使用电脑下载时长达30分钟的“淫秽视频”而被罚款1900元的消息同样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参与这一事件的讨论并不是为了替当事人叫屈,而是想为自己的网上冲浪行为找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因下载“淫秽视频”而被公安机关处罚的事件打破了大多数人以为“只下载而不上传,只用于家庭观赏而不向公开传播”的行为并无违法的认识,顿时让家庭用户无可适从,甚至人人自危!

  家庭用户无法置身事外:

  以上事件说明,在反盗版、反**之风愈演愈烈的当前,家庭用户同样不能幸免于“难”.“本软件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请下载使用24小时后立即删除”等类似的口号不仅再也不会成为创作者逃脱法律追究的挡箭牌,也无法让家庭用户超脱于法律的责任和道德的压力之外!

  “盗版”与“**”有违法律和道德规范,我们对此心知肚明.但大家并不会急于谴责互联网领域的盗版行为与**现象,因为我们深知“盗版”与“**”市场的形成是需求拉动的结果,而对“盗版”与“**”的需求则是人性阴暗面膨胀的必然.

  然而我们也无法否认,“盗版”与“**”和主流文明格格不入,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加强对盗版与**活动的打击成为了不同国家的共识.

  这样的一天,可能会在不久之后到来——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是要花钱买的,电影大片和热播连续剧是不能任意下载的,最新的歌曲是无法于网上在线播放的;BT网站和P2P共享工具在法律的压力下被迫关闭或“自清”,大大小小的网站均不能以“**”的名义大打“**”的擦边球……

  面对盗版活动和**现象纵然有万千的理由,不管有怎样的借口,我们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正版时代和网络净土的到来.
我的奋斗目标:注册帐号->看文章->看人家灌水->参与灌水->被封全站  ->接着灌水->没事->和版主搞好关系->当个版主->轻闲->当个大版版主->吊起来->被投诉->装孙子->被站务赏识->和站务套磁->请站务吃饭->申请实习站务->批准->开始实习->狂封人装大孙子->转正->名正言顺的灌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