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2008年度互联网行业11个最蠢时刻

  美国《PC World》杂志网络版日前撰文称,科技圈到处都是超级富有创意和活力的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有时候,他们也会做出一些相当荒唐甚至愚蠢的事情。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IT业上演的愚蠢行为可谓“你方歌罢我登场”,《PC World》的马克·苏利凡(Mark Sullivan)进行了盘点,评选出年度11个最蠢的时刻。具体榜单如下:

  1。 微软广告“掉进兔子洞”

  苏利凡认为,微软的市场营销和广告部兑现了上一年除夕所作的承诺,整个2008年都在给公众灌迷幻汤。首先登场的是“Mojave”计划,即邀请一些没有使用Vista但坚持认为Vista一无是处的消费者来体验微软的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 Mojave”(实际上就是“换汤不换药”的Vista),以此来统计喜欢Vista的人数。在此之后,微软又邀请好莱坞大明星杰瑞·宋飞(Jerry Seinfeld)参与拍摄一系列怪异十足的商业广告,这些广告几乎与电脑或者软件没有关系。苏利凡承认,他本人很喜欢这些广告,尤其是喜欢它们的古怪和离奇,但在仅仅拍摄了两段广告之后,微软就终止了与宋飞的合作。此次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宋飞,这个家伙狂赚了1000万美元。

  继与宋飞终止合作之后,微软又推出一项名为“我是一台PC”的大计划,这项计划所传递的主要信息似乎是说“看吧,苹果没什么了不起,他们能做的,我们微软也同样办得到”。“我是一台PC”计划耗资3亿美元,所有广告均旨向苹果发出挑战,看看究竟谁才能最终赢得潜在消费者的芳心。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微软在面向消费者的操作系统市场仍占有巨大份额,在面向企业的市场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微软声势浩大的广告大战,我们有必要给他们提个醒儿。 2009年就要来了,与其将重金砸向广告,倒不如雇请一批真正有创意的软件人员以加强自己的“硬实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微软的操作系统重新站在市场之巅。

  2。 关于苹果CEO死亡的谣言

  10月3日,一些所谓的天才在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上贴出一条假消息,称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因心脏病突发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这条爆炸性“新闻”随即像野火一样在Twitter以及其它网站传播开来,一时之间让业内很多人陷入恐慌,并最终导致苹果股价大幅下挫——谣言被揭穿后迅速回升。显而易见,10月3日对于“公民新闻”来说无疑是糟糕透顶的一天。

  3。 Facebook“变脸”惹众怒

  2008年初,大名鼎鼎的社交网站Facebook激起了很多用户的愤怒,当时他们修改了首页的设计。无数打着类似“抵制新 Facebook”(New Facebook Blows)这样旗号的组织和团体几乎均在头天晚上突然冒了出来,其中规模最大的组织“请愿反对Facebook'变脸'”(Petition Against the 'New Facebook)更是吸引了超过100万名支持者加盟。

  由于Facebook改头换面,用户不得不点击两次才能进入他们钟爱的Facebook应用程序。旧版本的Facebook将所有应用程序列在主页一个显眼的垂直菜单上。虽然新旧两种设计曾一度共存以方面用户选择他们喜欢的风格,但Facebook最终还是让旧版本“下岗”。Facebook产品经理马克·斯利(Mark Slee)在官方博客上宣布:“新设计自然与旧版本存在差异,这些变化可能不合一些用户的胃口,对此我们能够理解。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们认为人们一定会接受并喜欢新设计的优势及其提供的新功能。”

  实话实说,新版Facebook较老版本相比确实更加简洁同时也更便于使用。很显然,Facebook更关注的是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不是花大力气装潢个人页面,以防止像MySpace个人页面那样混乱不堪。

  4。 维基百科创始人的爱情故事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不仅一脚蹬掉女友——前福克斯电视台评论员雷切尔·马斯登(Rachel Marsden)——而且还把分手消息刊登在维基百科上,可谓是将商业与愤怒融合的一个经典案例。为了报复,马斯登将威尔斯留在她纽约公寓的衣服放到 eBay上公开拍卖,并在整个过程中爆料这位前男友的丑事。有“IT业的《国家寻问者》”之称的硅谷八卦网站ValleyWag对二人的爱情故事始末进行大肆报道,甚至将他们**味十足的IM聊天记录也来了个公之于众。

  5。 又一个“谷歌杀手”问世

  2008年最受人关注的新闻之一无疑是一款名为“Cuil”的搜索引擎问世。Cuil由4名前谷歌员工研发,号称“谷歌杀手”。对此,我们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uil横空出世后不久便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给人的感觉是,整个过程似乎是一个骗局。

  Cuil带给人们的第一个谜团是,这个怪异的名字如何发音,应该是像“cool”而不是“quill”、“kewl”或者“cue-ill”;第二个谜团是这个名字究竟代表什么意思——据说,“Cuil”一词源于古爱尔兰语,有“知识”和“榛树”两种意思;第三个同时也是最大的谜团是Cuil的搜索结果所占市场份额为什么很快跌至谷底,这一点真的是太奇怪了。首批用户报告说,即使搜索自己的名字,Cuil在产生相关结果方面的表现也是一团糟。看来,所谓的“谷歌杀手”不过是一个玩笑。

  6。 微软收购雅虎——你到底卖不卖?

  微软有意收购雅虎?2008年,总部设于雷蒙德的IT巨头微软主动提出以4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著名门户网站雅虎,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 (Steve Ballmer)向雅虎董事会发出的私人“求爱信”更是表现出微软收购计划的诚意。但雅虎方面并不领情,而且还故意装出难以接近的样子,似乎鼓励对方作进一步追求。在长时间的等待无果之后,微软最终选择放弃,并且决心“永不回头”。2008年即将走到尽头,微软在这一年“回头”的可能性已经变成零。

  看着微软“求爱”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雅虎投资者表现出不小的挫折感。身为亿万富翁的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 Icahn)在写给董事会成员的信中说:“直到现在,我仍天真地认为能够自动引爆的末日机器不过是科学幻想,也只有在类似詹姆斯·邦德系列影片中才看得到。我从不相信现实世界的任何人能够创造和激活这种机器。现在看来,是我错了。我觉得自己永远不能真正了解杨致远以及雅虎董事会。”真的是杨致远让收购交易破产的吗?很多人这么认为,可能就连杨致远本人也不例外。11月,重压之下的杨致远最终辞去雅虎CEO的职务。
 7。 与产品没有任何关系的Sprint广告

  广告业向来喜欢玩这样的游戏,你别指望在广告主题与所宣传的产品之间找到任何联系,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的商业广告《巡回乐队管理员掌控世界,结果将会怎样?》

  就是一个最好证明。这则广告的故事发生在一家航空公司,为人们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巡回乐队管理员不再是那群为摇滚乐队抗电吉他和幕后牵线的家伙,而是掌控一切。30秒的广告确实换来了观众的笑声,但能否产生预期中的宣传效果恐怕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8。美国政坛闹出科技笑话

  用科技术语来讲,2008年对于共和党人来说是个“灾年”。一方面,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阵营改写了通过互联网拉选票和筹款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竞选阵营却接二连三地犯错,给对手留下笑柄。

  麦凯恩在一次采访中承认,他不会用电脑,也不会发电子邮件,结果给选民留下“脱离科技发展的好家伙”的印象。麦凯恩并未说他没有尝试,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我正在自学上网,我不久便能掌握这门技巧,通过我自己的努力。”

  与此同时,麦凯恩的竞选伙伴萨拉·佩林(Sarah Palin)也“坚持”共和党竞选中的“卢德分子”(指害怕或者厌恶技术革新的人)主题,通过雅虎电邮处理正式事务。然而,令佩林没有料到的是,她的雅虎电邮早已遭到黑客入侵,一些邮件被公布在一个名叫Wikileaks的网站上。

  后来,在竞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麦凯恩的顾问道格拉斯·霍尔茨-伊金(Douglas Holtz-Eakin)大言不惭地表示,黑莓手机是麦凯恩发明的。实际上,麦科恩过去在美国参议院商务、科学与交通委员会主持工作时,确实帮助建立了让黑莓手机繁荣发展的市场环境。我们为何非得吹毛求疵呢?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民主党竟然决定将麦凯恩竞选阵营在大选期间提供给工作人员使用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全部处理掉。问题在于,麦凯恩竞选阵营忘了将一些黑莓手机中的数据删除,其中几部还保存了一些敏感信息,包括几位在竞选期间与他们合作的知名政治人物的电话号码。

  奥巴马竞选阵营的表现同样难称完美。奥巴马试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短信宣布副总统人选的总统候选人,但他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民主党方面在 8月24日午夜宣布乔·拜登成为副总统人选,但在此之前,这一消息已经被捅了出去,CNN记者约翰·金(John King)率先报道了拜登为副总统人选的消息。

  9。 CNN直播采用“全息摄影”

  CNN宣称在投票日当天晚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将记者杰西卡·耶琳(Jessica Yellin)的三维立体画面切换进CNN在纽约的演播间,同节目主持人沃尔夫·布里策(Wolf Blitzer)面对面谈话,一种就像科幻大片《星球大战》中出现过的画面。

  耶琳在直播中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介绍全息影像如何工作以及它的魅力所在,说她其实身在芝加哥格兰特公园的帐篷中,周围35台摄像机围着她拍摄,并由20台电脑对画面进行加工处理。然而,这其实不是全息摄影(hologram)。相反,技术人员只是将耶琳的画面覆盖在CNN播送内容的上面。布里策站在纽约的演播室,说“这真是了不起的全息摄影”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自言自语,同空气说话。

  10。 iPhone应用软件之年

  苹果不会在其应用软件商店(App Store)销售哪怕一件iPhone“破烂货”。尽管如此,2008年仍有两件事情让我对用于决定应用程序产品种类的审核程序产生不小的疑惑。一方面,你可以购买“Cow Toss”,这种用于iPhone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可以让手机屏幕蹦出母牛的图像。另一方面,你又不能购买iBoobs,这也许是我迄今见过的最好用的 iPhone手机加速表(accelerometer)功能。虽然如此,不要担心,你仍可以购买称为“Hold On”的应用程序,这种程序的唯一作用是对你能将指尖按在红色屏幕上白键多长时间进行计时。

  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一度卖过“I Am Rich”的应用程序,售价高达1000美元。“I Am Rich”基本上除了在iPhone手机屏幕菜单中添置红色宝石之类的东西,向全世界发送“我有钱买1000美元的iPhone应用程序”或是“我太蠢了 ”这样的信息外,别的什么也不能做。“I Am Rich”程序开发者阿明·亨里克(Armin Heinrich)告诉《洛杉矶时报》,他的付出赚得5880美元,苹果则分得2520美元,这是苹果应用程序商店标准的30%应用程序销售分成。

  11。 “年度最愚蠢电子邮件”

  在这封也许堪称“年度最愚蠢电子邮件”中,媒体咨询公司Carat无意中同员工分享了两条消息:一条是即将裁员,一条是公司有意尝试一种同员工交流的独特方式。这封专为高级管理人员设计的电子邮件包括具有热点话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

  邮件这样写道,“如果你想今天回家,明天回来打扫办公桌或办公室,我们悉听尊便。我们希望你在交接完你的工作后,同部门经理谈一谈。我们今天将会把你的意思传达给你的团队。你的部门经理将会联系客户。我们希望你不要与客户联系谈论这一状况。”

  这封电子邮件是Carat公司纽约分部高级人力资源高层发出的。我只能想象这样的一番场景:通向IT办公室的过道中充斥着恐慌情绪和尖叫声。Carat公司IT部门试图收回这封电子邮件,但一切都太晚了。
我的奋斗目标:注册帐号->看文章->看人家灌水->参与灌水->被封全站  ->接着灌水->没事->和版主搞好关系->当个版主->轻闲->当个大版版主->吊起来->被投诉->装孙子->被站务赏识->和站务套磁->请站务吃饭->申请实习站务->批准->开始实习->狂封人装大孙子->转正->名正言顺的灌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