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心情随笔] 情书---- 提笔闲说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是古典的爱情,倚楼观望的古代女子渴望并等待心上人来信的相思。而今,到哪里可以找到情书的影子?到哪里可以找到写情书的人?时代流行复古,表达爱情的方式能否回归呢,而让每一种相思跃然纸上呢?

      《花样年华》里,梁朝伟用老式的信笺纸、润滑的老式钢笔为心爱的女人写着情书,诉说着自己隐忍的爱情;


      《瓶中信》里,痴情的男人为逝去的爱人写着情书; 《情书》里的女孩为天国里的男友写着情书。


      如今,快节的生活、感情浮躁的我们,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最简单、最传统的表达方式——情书

      古人曾因怨夜遥、山长、水阔,锦书难托,从而寄望玉鲤尺素,红叶穿流,快马加鞭,青鸟传讯。如何也不曾想到,在今天, E-mail可以使相思的速度同步到达。


  首先是快,毋须翘首等待,瞬间天涯咫尺。不过,因为过程的简易,收信的喜悦也大打折扣。传统的悠长等待,把心反复熬煎,在时间的空档里放飞无穷想象、猜测,似悲似喜,起伏涨落,日子被解析成分秒,在苦与痴里终于盼到那信,如久旱甘霖,喜出望外,这快乐恰在得到的艰难。

  再看字,清楚划一的打印铅字固然方便阅读,遗憾也正在其整齐划一,千人一面,例行公事,缺少情味。传统的信,不经意间留下那人无数写与寄的细节,有待发现、推测、会意。字如其人,他的德性,在字里行间想藏也藏不住,笔画细密的细心谨慎,笔力遒劲的自信豪放,心情舒畅时的行云流水,矛盾忐忑时的错漏百出,那样扑面而来的亲切气息,真正的见字如面。 更别说那“一方锦帕寄相知”中“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欲说还休的情怀了。

  传统的信封信纸,大有可为天地,淡雅的蓝,烂漫的桃红,先在视觉上表示个性心情。至于信纸的 N种折法,邮票的 N种贴法如何细微地表现恋爱的进程状态更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寄信人栏的“内详”,摸起来鼓胀的信瓤,夹带的照片、树叶、花瓣......洁白信封上的淡红唇印,能激发人多少遐想!换了互联网就绝对不容这样的遐想,当年以“我爱你”为题四处散发的病毒不就是一例吗?

  最后是情书的保存,无论是放在信箱、硬盘还是移动存储,都太多地借助中介,睡到半夜,想再确证他的甜言蜜语,要插电,开机,启动,打开文件。誓言本来不过云烟,但写在纸上,至少是个实物,可以反复摸索、研究,贴在胸口,藏在枕下,随时随地取出阅读,拆信时的慌乱,动情处的泪痕,都是刻骨铭心的经历。可要把情话交给一个比女人还善变的机器,一拔开电源,只有黑黑的屏幕,手里什么也抓不住,岂不更是“事如春梦了无痕”吗?

  认真落了力气苦心的爱情,多少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做一些毫无建树又自得其乐的傻事,在无聊中找到乐趣,在老套里发现惊喜,在繁琐中寄寓诚意。其实仔细一想,谈恋爱并非赶货单,效率、速度和便利果真如此重要吗?

  这年头,如果那人放着E-mail不用,大老远给你寄来一封手写的情书,不管厚薄,毋论文采,单是用心,也就真的可谓良苦了。

   



[ 本帖最后由 游丝软系lcy 于 2008-4-8 11:05 编辑 ]

紫菀天降卡片


+10

评分记录

  • 冷冷妃紫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那个小瓶子好精致
有的女孩子天天脖子上栓个小瓶子 是u是这个东西
被俺一搅和
有点亵渎这么意境优美的帖子啦
就当是个衬托把

很怀念以前上学的时候收信的感觉
厚厚的信封 拿在手中 很踏实  很温暖
可惜现在
这种感觉很少了
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还是世界,我甘心做我的茧
全是高人我的花没了这是为什么呀?
我用了好几天才得到的几个花就这样的没了70多个

楼上滴 是否阅读了需要花钱滴帖子?
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还是世界,我甘心做我的茧
学生时代曾经一度想交个笔友,可又太懒了.
愿你历尽千帆 不染风尘 半生归来 仍是少年
偶还不记得写过信...更别提情书列
由此生.之与你
痛恨以前帮人写情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