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古代经典名句的理解

古代经典名句的解释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到道士就得到更多帮助,失去道士就少了帮助(估计大家都会去抢老道士)。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的人性无能(不能再淫);贫贱的人大病在床,不能移动;威武的将军,不能屈辱。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句说的是“天时”、“地利”以及“人和”这三个人的人品对比。

孔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人想做好他们的事情,必须先磨利他们的武器(是说工人起义前应该做好准备)。  

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是好学生,非常好学;“不耻”是官,经常下乡向农民问话(体察民情)。

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是男人的名字,福是女人的名字,他们是夫妻。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出生的地方有悬崖,学习(求知)的地方没有悬崖。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没有欲望的人(意指恐龙),就不要介绍给其他人。

论语: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担心道士但不担心贫穷的人(估计道士比穷人更穷)。

汉书: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面的车倾覆了,后面来了警车,对事故进行鉴定。

《战国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那个叫“易水”的地方风大且非常寒冷,壮士都顶不住,下了水就上不回来。

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
——留意一条叫“不义”的路,千万不可多行走,否则无异自杀。

《管子·权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木只须十年就长成了,树妖要变成人,就要修炼一百年。

史记:士为知己者死。
——“知己”是个大英雄,壮士都愿意为他而死。

《诗经·小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站在玉石山上说的话:其他山的岩石硬,可以砸碎这座山上的玉石。

书经:玩物丧志。
——是说以前一个叫“志”的人因为玩弄一件物品而死的故事。

新唐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唐朝的执政当局犯迷糊,旁观群众很清醒。

尚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是一个纵火犯,他放了一把火,将一个叫“原”的人烧死了。

汉书: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原来汉朝时期已经有“断断”了。(何至于今日才惊奇?)

北齐书: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这“大丈夫”有性格,宁可用碎了的玉器也不用完整的瓦片盖房顶。

《牡丹亭》: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是一高境界的色狼的语录,只捻花不惹草。

屈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怎么都搞不懂,“寸”怎么会比“尺”长?郁闷了好久。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决定以后都不“出师”,坚决回避叫“长”的人!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老先生真乃神人也,能将书读破;或者那书质量不好,容易破烂。

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为了吃到免费的杏子,到处寻找叫“春色满”的园子。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翁是个有钱人,在春天吃个夜宵就价值千金(也未免太贵了!)。

刘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边读书一边走路,读一卷书走一里路。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原来诸葛亮是死于鞠躬到地引发的脑充血病,应该是得罪了刘阿斗,要死后刘阿斗方才罢休。

元曲·争报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遥知道马力的行踪,跟踪了好多天以后,杀了马力并剖他的心脏出来看看。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鬼、后不见人,天地这么大,孤独一人凄凉地流泪。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是一个人,虽然他本来是很好的,但是他接近黄昏这个坏人以后就变坏了。

淮南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焉”是风水先生。塞翁不见了马,找“焉”算一下,“焉”算出塞翁不是有福气的人。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作者应该是一个医生,在做完一个手术的时候的感想;“留”是通假字,同“瘤”。

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芙蓉”的母亲是“清水”,她的化装师叫“天然”。

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姓莫名等闲的人,少年早白头,是医治不了的病,伤心也没有用。


PS:对于再次教坏了小学还没毕业的朋友们,辗转感到有点愧疚。虽然那愧疚的感觉只是那么一点点,但我还是要很没有诚意地说句道歉的话:谢谢!
我的奋斗目标:注册帐号->看文章->看人家灌水->参与灌水->被封全站  ->接着灌水->没事->和版主搞好关系->当个版主->轻闲->当个大版版主->吊起来->被投诉->装孙子->被站务赏识->和站务套磁->请站务吃饭->申请实习站务->批准->开始实习->狂封人装大孙子->转正->名正言顺的灌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