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男人的特色魅力-温柔 [打印本页]

作者: 柳絮飘飘    时间: 2006-9-9 16:12     标题: 男人的特色魅力-温柔

  “温柔”像玫瑰别在女人胸前,女人便傻乎乎地以为温柔是自己的专利,千百年来一直将它据为己有。





 以为“温柔”只为女人所有,男人便不屑或耻于温柔,他们做出力转乾坤气吞山河状,拼命提升阳刚之气,处心积虑塑造一个深沉、刚毅、冷峻、丝毫不沾阴柔之气的男子汉形象。他们高兴地发现,女人们不但不反感,而且不假思索、囫囵吞枣般地接受了这个形象,认可了这个形象,并以此丈量一个个“大丈夫”。日本那位冷面影星高仓健,不但成了女孩的偶像,还成了许多女孩梦中的情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其实,做女孩儿和做妻子,对男人的认同大不一样。男人大大咧咧,在女孩眼里是潇洒是风度,在结了婚的女人眼里却是难以容忍的坏毛病。男人面孔冷峻不苟言笑,在女孩眼里是深沉是成熟,而结了婚的女人却感到沉闷和压抑。男人逞强好斗,在女孩眼里是勇猛是自信,而在结了婚的女人眼里是没涵养没气量。男人不体贴,在女孩眼里是木讷是迂腐,而在结了婚的女人眼里却是令人讨厌的自私。总之,女人结了婚才会明白,她要的是有阳刚之气却也不乏温柔的男人。没有哪个女人生病了丈夫不管不问毫无怨言,没有哪个女人在外受了欺负丈夫不心疼不安慰一点不生气,没有哪个女人做家务累弯了腰丈夫跷着腿看电视不气愤不委屈。纵观一桩桩离婚案,那些要冲出围城的女人大都是不堪忍受男人的冷漠与自负的女人,大都是渴望温柔的女人。这是对女人的嘲弄——今天自己急于想抛弃的正是当初自己苦苦追求的。这也是对男人的忠告:男人也要温柔。

  可是,这男人和女人都渴望的温柔到底为何物?若问男人,男人会重复祖父的话:温柔如水。这当然是对女人而言。可是“水”也分明是多彩多姿的,既有潺潺的溪水,平静的湖水,也有滔滔的江水,咆哮的海水。男人到底要女人像谁?也许,男人自己心里也充满了矛盾,他们既想要溪水的纯朴,湖水的恬静,河水的活泼,也想要点江水的气度,海水的胸襟。可是如果去问女人,她们对“温柔”一词似乎没有确切的定义,然而,那定义又分明写在每个女人的心里。如果温柔是朵玫瑰,女人希望男人的胸前也别着一朵。

[ 本帖最后由 柳絮飘飘AA 于 2006-9-9 19:07 编辑 ]
作者: SzAngel    时间: 2006-9-9 21:18

呵呵!大家肯定不知道我温柔成小孩样子的时候!....
作者: 柳絮飘飘    时间: 2006-9-9 23:27     标题: 米看过。。不过倒想看看,就是米机会。哈哈


作者: 訫随风去    时间: 2006-9-10 01:37

男的我觉得还是酷点的多女孩喜欢哦,老这么温柔很容易吃亏的
作者: 柳絮飘飘    时间: 2006-9-10 11:28     标题: 倒,,这也吃亏,哎,好男人不多了


作者: 萤火虫    时间: 2006-10-13 14:15     标题: 亲爱的飘飘

我是个温柔的男人
作者: 柳絮飘飘    时间: 2006-10-13 19:05

原帖由 萤火虫 于 2006-10-13 14:15 发表
我是个温柔的男人
何以见得啊。哪能体现出来吗,嘻嘻。
作者: 雁南飞    时间: 2006-10-17 19:42

只要结婚,眼里的一切都变了
作者: 柳絮飘飘    时间: 2006-10-18 15:37

也不是全这样啦.结婚了要怎么的感觉都是自己创造的.
作者: 紫菀小花    时间: 2006-10-18 17:43

哈韩一族吧?
作者: 柳絮飘飘    时间: 2006-10-19 00:31

不是啊,国内有好多男士也很在意自己的
作者: fizza    时间: 2006-10-19 07:59

什么叫 哈韩一族 丫
作者: 柳絮飘飘    时间: 2006-10-19 16:02

就是追恋我们为什么哈韩哈日?

转自 北京青年报 

   

  这两天,本报结合对陈道明的专访展开关于“哈韩哈日”的讨论,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陈道明所质疑的“盲目推崇并滥用日韩演员”的现象,大多数读者表示支持并深有同感。

  当然,也有一些读者提出不同意见,尤其集中在“要用商业化、市场化的规律来对待国产影视作品选用日韩演员问题”。针对读者的不同意见,本报记者郑叶回顾当时采访陈道明的经过时指出:“当时陈道明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精神文化产品与一般物质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像对待日韩汽车、电器那样对待日韩文化。另外,陈道明并不是一概反对国产影视作品选用日韩演员,而是强调要有选择特别是要有管理———就像中国演员去国外演戏也要接受别人的选择与管理一样。”看来在这一点上,讨论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而且应该像陈道明所期待的那样———不要狭隘的民族主义冲动而要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总体看来,陈道明的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用一些人的话讲———陈道明的观点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不过也有一些读者来稿从陈道明提出的质疑引申开去,引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日韩演员被中国影视界盲目追捧,其中有日韩剧走红的背景。那么现在低龄年轻人中哈韩哈日心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影视创作与思维应该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完善以抗衡日韩流行文化的冲击?从这一点上看,这些哈韩哈日族的发言中呈现给我们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我们应该怎样正视日韩文化大举“入侵”的现实?我们怎样推广自己的文化产品?等等等等。我们在这里摘发一些有代表性的读者意见,以期把这一讨论引向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

  哈韩哈日是逼出来的

  近日偶见北青报发表一篇采访陈道明对有关哈日哈韩看法的文章,陈道明先生好像对现在的这种现象十分不解,其实我觉得它很正常,有何不解?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的音乐、日本的电视剧打开了中国的文化市场,立刻博得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随之便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这只能说明人家进军中国文化市场的策略十分对头,他们对我们的市场进行了细分,把矛头直指我们的年轻一代,或多或少地利用他们思想不是很成熟的特点,以强劲的旋律、扣人的情节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观众。正是我们有些人对这些东西的不屑,致使投资商对本应有着巨大发展前景的领域望而却步,可当眼睁睁地看着日韩资本家腰缠万贯地荣归故里后,他们又一拥而上地跟风。可人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国内原创作品不能引发这样的效果?

  我想以我粗浅的认识来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拍摄于1999年的《魔女的条件》可谓是近年来日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突破传统的剧情模式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是吸引人的原因。而2002年初的一部韩剧《冬季恋歌》更是普遍受到欢迎。其实几乎每部韩剧都是画面唯美、情节曲折、感人至深,最后留下一个遗憾的结局,虽然老套但却能够使人们的视线停留,并赚人眼泪。

  除了上述的优点外,演员表演的成功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不管是“红花”还是“绿叶”,都那么吸引人的目光。前者中泷泽秀明以17岁的年纪就将男主角表演得那么得体实属不易,而且我个人认为松岛菜菜子在本剧中的表演是个亮点;后者中裴勇俊的表演更是上佳,他把那种深情、无奈、痛苦的情绪刻画得入木三分。

  相较之下,我们国内的偶像剧有太重的模仿痕迹,都只是一味地克隆日韩剧,剧情毫无新意,“先锋队员”《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它就是《爱情白皮书》和《在爱的名义下》两部戏的杂烩。演员的表演有时也不很到位,从头到尾就那一个表情。中国不乏具有当偶像条件的帅哥美女,可是不能只是木头娃娃,还应具备内在素质。

  我希望,我们国内的电视人多学习多尝试,把日韩剧中优秀的元素融入我们的文化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优秀偶像剧,真正做到“哈日”+“哈韩”=“哈中”。




欢迎光临 紫菀论坛 (http://bbs.szyin.com/) Powered by Discuz!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