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评论:谁比微软更该骂?

微软出了一个“黑屏”,大家腻腻歪歪的说东说西。微软的Windows+Office在中国有95%以上的占有率,不应该算是过高的估计吧!虽然很多人使 用盗版,但微软的事实垄断是没有必要再去争论的,核心的问题是,谁促成了微软今天在中国的垄断,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问题都归结为微软的问题,同时还应该看到 垄断是否对中国的计算机应用产业产生危害。

  很多人会说,微软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占据垄断的市场地位呀?从市场份额上,这是对的。但那是市场的选择。首先,选择微软不完全是因为微软的产品过硬,而是综合成本比较低,性价比比较好。国人常常以为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就是好,这是有问题的思考方法。就像中国移动,为什么我们认为它垄断,难道它的服务不够好?价格你不能接受?


  恐怕都不是,如果是这个原因,恐怕大家早就不选择中国移动了。关键是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竞争,让别人没有话语权,控制了最核心的定价权。简单的说,控制了定价权就构成了事实垄断。你之所以认为中国移动垄断,就是你无法参与和影响它的定价权。


  零价格也是价格
  

  微软事实上纵容了盗版,虽然你花10元就可以获得一份盗版Windows和Office的安装盘,甚至可以免费从网上下载。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波被击败的是金山这样的软件公司,其实也不能完全把问题归结到微软,金山WPS当年如日中天,但自己不思进取,当Windows推出以后就没有做为了。不过 DOS时代的Lotus123也同样没有摆脱这种命运。虽然后来IBM收购后,变成了企业套件,但最终还是在微软Office的阴影下。


  番茄花园之类公司的努力,让盗版比正版还容易安装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实际上获得了比正版还要多的价值,这个微软产品就变成负价格了。


  零价格也是价格,软件不同于实物商品,如果避免了维护和服务费用,无成本发行更多绝对不是意味着这是赔钱的生意,只是没有赚到对应的份额。关键的问题是,这个份额是你的吗?如果没有零价格产品,这个市场是谁的很难说。而微软真的没有实力去保护自己的产品吗?我相信这不是事实。盗版是一个所有软件公司认为的灰色区域,就像试用软件市场一样,盗版可以培育市场。所以微软叫嚣在中国被盗版损失了多少市场,是不会获得多少同情的。


  如果这个问题放在更早的环境下讨论,更有价值,当年DOS,CP/M,到后来过渡产品IBM OS/2,以及微软征服天下的Windows,从那个时候走过来,个人用户很少是付费使用的。当年WPS也是企业市场产品。因为当年个人用户不是主流,拥有个人电脑,那是本世纪才真正壮大起来的。所以至今操作系统的侵权诉讼也仅仅限制在企业用户范围内。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办公软件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个人用户规模迅速扩张,互联网成为现代办公的基础环境。IE早期击败 Netscape,主导了浏览器市场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为什么Linux获得支持?Mozilla的火狐获得支持?并不仅仅是大家来争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版权市场,而是行业的话语权。这已经不在是定价权的事情。因为从未来的趋势上看。


  操作系统的软件价值越来越低,而相关服务成本越来越高,其实微软除了服务器,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层面,更愿意以授权的方式,把系统服务推给硬件提供商,而不是自己来做。零售操作系统不是微软在意的市场。资本家比我们都聪明,微软更是算的清楚这个帐,你也不要认为IBM扶植Linux,Google扶植Firefox是一个很傻的行为。因为在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办公基础软件后面才是财源滚滚的服务市场。微软在这里安置了一个防火墙。不突破它,后面的利益就会受到牵制和影响。
IE实际阻碍了互联网的发展,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甚至不环保。


  IE是微软成功的产品,赢家是微软而不是软件业和服务业。为什么这么说?互联网发展很快,但IE发展很慢,甚至微软在没有提供更重要的后续产品支持之前,根本无意改善IE。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微软打压JS,树立自己的Ajax标准,不支持先进的CSS3和HTML5,试图将开发者锁定在.Net框架和平台上。同时用ActiveX控件,锁定应用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千万不要以为你享受的是免费晚餐,受害的是其他的IT企业。


  我们都知道,新的标准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减少流量。而由于IE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导致企业在好的技术和用户规模之间必须做出权衡,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开发难度。因为毕竟还有很多用户是不喜欢使用微软产品的。微软在标准上的不进取,甚至导致环保问题。


  我们都知道,Office的文档没有必要的大,网页不采用新技术也会导致无效数据的增加。这就会加大带宽的使用,和计算机计算量,而这两者最终都是计算的增加。计算是需要能量的,无效的能量消耗,是不环保的。所以有统计你写电子邮件和文档,以及浏览互联网的炭消耗量。


  不要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汽车的污染不就是这回事,你多一点我多一点,气候就坏掉了。而对于一些提供大规模运算服务的公司来说,带宽和计算量都是成本。必须要有好的技术来降低这个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微软就限制了大家的选择权。微软的不作为会危害很多企业。微软是一个私人公司,不是公益企业。你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微软身上,这是要反垄断的目的所在。垄断如果不是公益的,会危害社会。


  有多少企业在无偿为微软打工?


  当我们提及Linux或Mac或Firefox,总有人跳脚出来为微软辩护。国内尤其使然。一个原因是很多用户仅仅知道有微软和IE,和Office。我们现在小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居然是如何使用Word,太可笑了吧,但这是现状。很多人一天没有Word用,就不舒服。大多数人写个几十个字的东西也要用 Word。这是习惯。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互联网服务企业被微软紧紧套牢了,而且是自觉自愿的。现在的网上银行,政府服务网站,以至于一些电子商务网站,还有社区服务,即时通讯。QQ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


  企业做东西有理由选择最小的成本和最大的市场,但我们同时也需要一份社会责任。就是保留大家选择服务的权力。这一点上西方的企业做的比我们好。网上服务基本都会兼容其他的平台和浏览器。并不是微软在这些国家没有主流的市场占有率,而是社会责任和良知。

  前些日子,Firefox要状告招商银行。我认为招商应该好好对待这件市场,大家告你,是对你的期望。是觉得你是在为用户服务和着想,有企业良知。支付宝现在就在转化,QQ也有了Mac版。这是趋势,谁现行一步,就会获得更多的优质客户和客户对你的尊重。你尊重了客户的选择权,客户才会选择你。


  大家想想,这样的应用服务环境,无疑巩固了微软的地位。那些用微软系统的会说,对我影响不大。但不要忘记,这个时候,你已经被一个系统绑架了,即使是自愿的,但当有一天,你想选择别的都无法选择的时候,就是最痛苦的时候。


  没有选择自由就没有机会


  很多专家呼吁发展中国的软件行业,高科技。倪光南先生大声疾呼各类标准,尤其去年Office文档标准问题,其实Office文档标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可能倪先生也是微软深度中毒者,你用用Google Docs,用用iWork, OpenOffice就知道,那个标准不是软件业的障碍。JPG,PNG,TIF这些图形格式不会影响图形软件的市场。世道变了。倪先生倒是应该好好呼吁一下网站标准和浏览器标准,这个才是今后我们的机会和关键所在。现在国内的互联网服务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微软绑架,如果不积极呼吁W3C,或者愿意制定个类似TD的标准,都可以。虽然个人不认为中国应该推出一个标准,但这个标准比TD还有吸引力,中国毕竟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有了这样的开放标准,才能让用户有选择用户端(就是操作系统,浏览器)的机会。多样化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单一化,或者一元论的判定标准。
说起 Windows,Linux和Mac,非要辩论谁是最好的。好都是某些方面的,也是用户可以选择的。例如,我在企业内部使用Ubuntu。所有企业应用使用内部的ERP和Google整合。计算机的故障率很低,没有病毒防治成本,网管成本低。同时由于不能玩游戏,很多娱乐功能不支持Ubuntu。反而提升了办公效率。而财务不得不使用Windows,因为网银和财务软件不支持Ubuntu。对于娱乐应用来说,玩游戏Windows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经济允许用Xbox,PS3,Wii更加舒服。Mac对多媒体处理出类拔萃。所以选择本来就是多样性的。而造就这种自由的文化才可能导致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


  不能简单看到微软我们低成本获得的一面,也不要一味喊打,关键是培育自由的精神。自由才是高科技的真正动力。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包括小学和大学,责无旁贷。而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对于小学生,教DOS下的Basic编程都要比学Word更重要。


  综上所述,微软不应该为今天我们单一化的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环境负责,付费的操作系统,开发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都不是关键所在。恢复多样性应用环境,提供选择的自由,建立自由的精神才是今天中国计算机应用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从互联网标准,基础教育,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去努力,真正培养起一个可以让计算机科技生长的土壤,相关的企业和人才才能有未来和机会。
我的奋斗目标:注册帐号->看文章->看人家灌水->参与灌水->被封全站  ->接着灌水->没事->和版主搞好关系->当个版主->轻闲->当个大版版主->吊起来->被投诉->装孙子->被站务赏识->和站务套磁->请站务吃饭->申请实习站务->批准->开始实习->狂封人装大孙子->转正->名正言顺的灌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