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2008年装机市场之怪现象

  前言:市场乱战,怪象频出
  对于Diy装机市场而言,2008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在2008年里,各大Diy装机配件厂商均深陷价格大战不能自拨。由于不少品牌在去年时都过高估计了今年的市场需求,导致盲目加大了产能,从而令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一面倒的趋势,最终使得大部分Diy装机配件的价格失控。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全年的CPI高企以及股票市场的不景气,令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大大下降,加上在下半年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Diy装机市场更是开始出现了一片萧条的情景。
  与往年相比,今年Diy装机市场的情况要比想像中恶劣一些。除了上面所讲到的大环境的经济原因之外,装机市场还受到了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其他产品的冲击,特别是笔记本型电脑价格暴降,令不少入门级用户开始转向了笔记本电脑阵营,从而令DIY装机市场的情况更加恶化。
  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得非常厉害,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各大配件厂商都是卯足了劲,推出各类促销、降价,期望可以吸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尽管市场反应萧条,但是在产品端方面,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各类层出不穷的新品,以及丰富多彩的促销降价活动。“今天买,明天跌”已经成为了电脑装机配件的特性之一。就像内存,其在短短的一年当中,价格已经下降了一半之多。
  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很多配件厂商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少厂商的利润急剧下降,而一些品牌厂商更是将“有价无货”这一招应用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产品基本卖光之后,突然宣布降到很低的价格,以此来打击竞争对手。整个市场陷入了一片乱战。而在乱战当中,一些怪现象也频频出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有价没货;地区价格落差巨大;看似不受欢迎的产品却相当好卖,而看似应该备受瞩目的产品却遭遇冷场。这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怪异,超乎了我们的想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年Diy装机市场到底有哪些奇怪的现象吧。
  装机市场第一怪:旺季不旺,10月市场成唯一亮点
  对于装机市场而言,每年的三月份,九月份,以及暑假均是装机的传统旺季。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学生装机需求,在这三个时间段里,电脑城里的装机生意总会特别旺。不少商家更是将这三个时间段视为生命线,赚一个月,可以抵三四个月的固定支出,而在这三四个月赚的,就属于纯利润了。但是,今年的装机市场却着实给很多装机商家开了一个玩笑,在这三个传统的装机旺季里,没有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能达到预期,旺季,根本就没有旺过。
  三月份是学生返校高峰,按照往年的传统,一般大二以及大一的学生会选择在这个时间装机。而且刚刚过完年,不少学生都攒足了利是钱,在选购组装机时会比较豪气一些。但是,从市场表现来看,商家厂商所预期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由于笔记本电脑价格暴降,不少时尚的学生纷纷投向了笔记本电脑阵营,而另一方面,股市的低迷注定了很多学生也必须节省经费,加之目前大学生普遍都是85年后的,生活条件较好,其在进大学前都已经拥有了电脑,因此,各种原因综合下来,造成了今年三月装机旺季不火的局面,为全年装机市场的阴霾埋下了伏笔。
  五月份的原因是大家众知周知的,四川的地震令国内民众转移了全部的注意力,在五月份里,很多商家干脆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暑假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是传统的DIY装机市场旺季,因为暑假时间比较长,一般不会出现短时间内集中式的装机潮。但是今年比较怪异的是,别说分散式的装机潮,就是市场也要比平时清淡很多,更别说潮了,这主要是CPI高企加上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由于8月份北京奥运会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全部关注力,其对各个消费行业的影响也相当大,Diy装机市场更是都在打苍蝇。在8月份的装机市场里,不少商家干脆就不做生意了,都回家看奥运去。
  挨过暑假之后,很多商家都期盼着9月份学生开学能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但是事与愿违的是,与往年不同,今年的9月份市场显得特别淡。在强悍的价格战面前,不少消费者选择了观望而不是出手,而且9月份多以新生为多,一般他们都会在第二个学期起陆续购买电脑,而不会选择在第一个学期。因此,今年的两个黄金旺季里基于泡汤。
  不过失之桑榆 收之东隅,在10月上旬这个非传统旺季里,居然出现了装机潮,令商家以绝望里又看到了生机。虽然好景不长,仅仅只持续了半个月不到,但是这段时间的市场表现热烈,不少消费者纷纷出手装机,令市场开始升温。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大半年的降价令不少消费者心动,这种消费欲望最终在国庆长假时间得到了释放所致,当然,其中也有网吧单的不少功劳。
  装机市场第二怪:内存、硬盘、LCD白菜价
  市场不景气,为了刺激消费,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降价了。但是降价不是单一的行动,降价必然会引发价格战,从而陷入价格战的怪圈。而很不幸的是,在2008年里,以内存、硬盘、液晶显示器为代表的装机配件,集体迷失在了价格战的怪圈里。
  与内存相比,硬盘的降价幅度来得要更猛烈一些。特别是在下半年里,大容量硬盘的价格更是突飞猛降。1TB硬盘在跌破千元之后,不断向下滑落,一直跌破900元、800元、700元大关,来到了6XX元的价位上。而在半年之前,6XX元最多只能购买到一个640G的硬盘。
  液晶显示器的降价幅度可能不及内存与硬盘,但是就降价的绝对值而言,其绝对是降价最多的。在年初时,主流消费者均会选择19英寸宽屏LCD,价格在1400元左右,而到了11月份,这个价格已经被刷新成了899元,部分19吋宽屏更是跌至799元甚至699元。而随着LCD价格暴降,主流的选择也由19英寸宽屏LCD变成了22英寸宽屏LCD,目前价格在1200元左右,而在年初时,这样的规格至少在2000元以上。除此之外,原本高高在上的24吋宽屏LCD也降下了高贵的身价,最低1599元就能买到一款24英寸的宽屏LCD,这在年初时根本是不敢想像的。
  随着内存、硬盘、LCD降到白菜价,DIY装机市场的价格战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境界,这时候已经不是哪个厂商所能控制的。诸如一些LCD厂商所做的减产抬价行动也是杯水车薪。
  装机市场第三怪:改名成风潮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怕生坏命,就怕起坏名。一些人因为时运不好,改了个名字,马上就能转运。而对于Diy装机配件而言,似乎这个法则也能适用。一些过时的老产品,或者是卖得不好的产品,赶紧改个名字,马上就能热销,你说奇怪不?

  
  
  引领08年改名风潮的厂商代表为NVIDIA。在年中的时候,由于NVIDIA这位家长嫌自己家的孩子Geforce8800GS滞销不好卖,就想起了改名这一高招。将Geforce 8800GS改成为了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9600GSO,从而打开了市场。可以说,9600GSO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不管怎么样,大部分的9600GSO现在都已经卖出去了。
  Geforce 8800GS被迫改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滞销。Geforce8800GS是NV仓促推出的应急产品,完全没有前期铺垫工作,消费者对其认可度偏低,而且显卡品牌厂商也不太认同。而且Geforce 8800GS还影响到了其他产品(9600GT),无论价格还是性能,Geforce9600GT都与Geforce8800GS重叠,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NV就不得不对8800GS进行改名。
  如果说Geforce 8800GS是名正言顺到公安局办理手续进行登记改名的话,那么还有一些就是偷偷改名的,或者严格来说,是盗名的,主角依然是9600GSO。在大家的印象中,9600GSO的显存规格是比较怪异的,主要是384M/192BIT以及768M/192BIT,但是在后期率先降到499元的9600GSO上,我们却发现是256M/128BTI的规格。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还是改名。在后期,NV通过将9600GT的核心进行阉割的方式,推出了新版的显卡,而为了节省推广费用,就直接套上了9600GSO的名字,这样消费者只要不较真,也很容易接受。但是实际上性能就不如真正的9600GSO,毕竟显存位宽对显卡性能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除了降低了成本外,其他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同样的情况在LCD上也多有体现,一些LCD干脆就是为了凑个热闹,将原来的产品贴上支持XXXX:1动态对比度的标签,改个升级版的标记("+"或者是“Plus”)就再拿出来卖。可以说,在08年里,这种改名的风潮还是相当盛行,而且也有明显的作用,当属08年装机市场一大怪。
http://kouss.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