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硬件跳线设置完全篇

一、认识跳线
不管是主板还是硬盘、光驱等驱动器,都能看到跳线身影。那什么是“跳线”呢?所谓跳线,也就是镶嵌在主板、硬盘、光驱等设备上的金属接针(跳线柱),以及套在这些金属棍上的跳线帽。

跳线柱是一根根小金属柱,而跳线帽从外表来看是一个有两个“小孔”的塑料帽,不过跳线帽表层的这层塑料是用来起绝缘及保护作用的,它的里面有两块金属弹片所以当跳线帽插在跳线柱上时,这两根跳线柱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通路”。

跳线的作用是调整设备上不同电信号的通断关系,并以此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确定CPU的工作电压、外频,驱动器的主从关系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跳线至少有两根跳线柱,但也可以有多根跳线柱。从排列组合的角度来看,具备多根跳线柱的跳线(应该说是跳线组)能够调节的状态远比只有两根跳线柱的跳线要多,所以这种“跳线组”往往用在主板上,以此来调节CPU的外频、倍频等(用于超频)。

另外,很多主板上还有DIP开关设置,用以替代跳线帽,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简单。DIP开关右上角通常有 “ON”标识,表明开关拨向上部时为接通“ON”状态(相当于跳线帽插入状态),向下则为断开“OFF”状态。

跳线非常重要,如果设置错误,轻则死机,重则损坏元器件,所以在调整跳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核对跳线名称、跳线柱编号和通断关系。虽然不同设备的跳线设置方法不同,但也具备通用性,所以下面就让我们去认识并设置一些常见的跳线。

主板上需要设置“通断”关系的地方很多,所以这里也是跳线最多的地方,对于一个初学硬件的新手而言,正确设置主板上的跳线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二、设置CPU的标准外频
目前CPU的标准外频只有66MHz、100MHz、133MHz这三挡,虽说目前的新型主板都支持“软跳线”,也就是通过“BIOS”来设置CPU的外频,但这种软跳线一般只能设置某个区段的非标准外频(用来超频),比如说将标准外频为100MHz的新赛扬超频到110MHz。而如果要将100MHz外频的新赛扬超频到133MHz这样的标准外频,那往往得靠跳线才能完成。注意,前面所说的这些只是用来简单说明“外频跳线”的作用,该跳线最基本的作用是“针对不同外频的CPU,在主板上正确设置其外频,使之正常工作”。

1.Socket370主板
Socket370接口的主板支持赛扬、PIII系列CPU,由于赛扬系列CPU的外频分为66MHz、100MHz两种,而PIII的外频又为133MHz,所以Socket370主板必须要能够支持66MHz、100MHz、133MHz这三挡标准外频,而用来设置这三种外频的重担就落在了“外频跳线”的身上。由于需要组合成三挡外频,所以Socket370主板的外频跳线一般是一组跳线。至于如何排列组合从而实现66MHz、100MHz、133MHz呢,则要看主板说明书了,不过主板商一般也会将此类说明印刷到主板上,所以你在外频跳线的附近一般都能找到一个白色字体的简单跳线说明。

不要以为外频跳线非常复杂,当你看了这个简单的说明之后,就会发现我们要做的也就是“将跳线帽插在1与2号跳线柱上或者2与3号柱上”。说明书中的“1-2”的意思就是指“将1号与2号跳线柱用跳线帽连起来”,跳线的旁边都对1号跳线柱用数字“1”或“▲”进行了标示,我们很容易就能确定跳线中各个跳线柱的编号。

市面也有些Socket370接口的主板一般都不需要去手动设置外频跳线,因为此类主板大多具备“自动侦测”功能──自动侦测CPU类型,自动选择适合它的外频档。

2.Socket A主板
对于支持毒龙、Athlon、AthlonXP的Socket A接口的主板而言,由于此三种CPU的外频只有100MHz与133MHz两种,所以此类主板的外频跳线一般都是一个三针跳线。

3.Socket423/Socket478主板
这类主板支持P4 CPU,虽然目前的P4有Willamette与Northwood两种核心,前端总线为400MHz,而以后的Northwood P4将采用533MHz的前端总线。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现在的P4主板一般都只提供两挡标准外频,即100MHz与133MHz,因此也大多采用三针的跳线,设置方法与上面的Socket462主板一样。因为现在的P4都是100MHz,所以默认值即为100MHz,用户无需更改外频跳线。

三、清除CMOS设置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CMOS设置的重要性,特别是其中的“开机密码”功能非常实用。不过当我们自己忘记了密码该怎么办呢?此时主板上的这个用来清除CMOS设置的跳线就有用武之地了。

该跳线一般都在BIOS芯片附近,而且也能在主板上找到跳线说明。它们常见的设置方法是:当跳线帽插在1、2号跳线柱上时,CMOS设置处于正常状态(这也是主板出厂时的默认值;当把跳线帽从1、2号跳线柱拔下来,改而插在2、3号跳线柱上时,CMOS设置将被清除;当将CMOS设置清除后,我们还必须将跳线帽还原──重新插在1、2号跳线柱上,否则不能开机。

四、CPU电压设置跳线
对于超频爱好者来说,主板上的CPU电压设置跳线好处多多──适当提高超频状态下的CPU的工作电压,能有效提高CPU的稳定性,这也就是常说的“加压”。需要注意的是,提高CPU的工作电压会造成CPU温度升高,另外也对CPU的寿命造成影响。所以此类跳线一般都只能稍微提高CPU的电压,并且分为几个挡位,如+0.05V、+0.1V、+0.15V,一般不会超过0.3V,否则会严重影响CPU的安全。由于需要提供几个挡位的电压值,所以此类跳线一般也采用跳线组的形式。

CPU电压设置跳线一般位于CPU插座的附近,当然,由于该类跳线都是为超频而设,所以只有少部分主板能看到此类跳线。对于不需要超频的用户来说,千万不要去更改CPU的电压设置,否则极易出现问题。

五、BIOS写保护跳线
由于CIH这样的病毒能够破坏BIOS芯片(也就是写入一些破坏程序到BIOS中),所以后来的主板便针对这种情况在主板上增加了一个“BIOS写保护跳线”。具备此跳线的主板BIOS芯片在刷新BIOS程序时,需要更改BIOS的电压才能写入BIOS程序──处于写保护状态(不能刷新BIOS)为5V,未处于写保护为12V。而用来调节这个电压的跳线也就是“BIOS写保护跳线”。该类跳线一般也位于BIOS芯片的附近,当把跳线帽插在“2-3”号跳线柱上时,则处于可写入状态;将它插在“1-2”号跳线柱上时,则处于写保护状态(主板的默认设置。

六、AC’97声卡屏蔽跳线
如今的主板都板载了集成软声卡(俗称AC’97声卡),虽然此类声卡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要,但还是有很多人会单独购买一块PCI声卡插在主板上。不过当把PCI声卡插在主板上之后,用户往往会发现PCI声卡很难安装──很容易出现中断冲突,而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装好之后,却发现系统中竟然有两个声卡──原来的AC’97声卡还在“抢着上岗”。

其实要关闭AC’97声卡很简单,一般在集成声卡输出端的附近,都有一个“声卡屏蔽跳线”,只要将默认的“1-2”改为“2-3”就能将AC’97声卡屏蔽。

七、键盘开机跳线
目前许多主板都支持“键盘开机”功能,当打开此功能后,需要按键盘上相应的键,便能启动电脑。虽然很多主板都支持键盘开机,但一般情况下此功能都被主板上的跳线屏蔽了。要找到该跳线比较简单,它一般位于PS/2接口附近,按照跳线说明,将默认的“1-2”连接改为“2-3”连接就行了。

八、转接卡上的跳线
对于那些使用Slot 1架构的主板的用户而言,必须为自己的CPU配上一块转接卡。目前的赛扬只有两种外频的产品,即66MHz外频的赛扬及100MHz外频的Tualatin赛扬,所以目前的普通型转接卡一般都只提供一个三针的跳线来调节CPU外频──当“1-2”连接时,外频为66MHz(默认值);当“2-3”连接时,外频为100MHz。当然,市面上也有一些可调节电压的高档转接卡,如华硕、微星的,其跳线的选择性要大一些,不过方法和普通的转接卡大同小异。

九、显卡上的跳线
事实上显卡上一般都没有跳线,不过随着一些具备“神奇跳线”的显卡上市,我们也就知道了“原来显卡上也有跳线啊”。

其实这类“神奇跳线”并不复杂──通过一些硬件修改或软件修改,我们能够将普通的GeForce系列显卡改成专业的“Quadro”显卡,以此来提升GeForce显卡在专业绘图软件中的性能。当然,手工修改并不复杂,《电脑报》也多次刊登了这类文章,而这些具备“神奇跳线”的显卡则在设计时便考虑了用户的这个需要,因此你只要将显卡上的这个跳线用跳线帽连起来,GeForce便变成Quadro了,如果将跳线帽拔掉,则又变回到GeForce。目前耕昇的好几款显卡都具备这样的跳线,使用非常简单。

十 、驱动器上的跳线
硬盘、光驱、刻录机等驱动器上面的跳线也很多,这些跳线都是用来设定其“主从”关系的,那为什么要设置“主从”呢?我们知道主板上的IDE接口共两个,而每个接口通过数据线又能够挂两个IDE设备,于是两个IDE接口便能挂4个IDE设备。为了4个IDE设备相互“争权”,便对它们进行了排序。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即将挂接到数据线上的驱动器(硬盘、光驱等)而言,我们首先要确定其“Master”(主盘)与“Slave”(从盘)地位。比如说大部分用户只有两个IDE设备,即一块硬盘与一个光驱,因为有两个IDE接口,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设备各占用一个IDE接口(各让占用一条数据线)。一般我们将硬盘挂在IDE1接口上,此时硬盘可以是“Primary Master”,也可以是“Primary Slave”,至于光驱则挂在IDE2上,同样对它来说不管是“Master”还是“Slave”都无所谓──IDE2接口上只有它一个设置,没有其他设备与它争地位。

对于有3个甚至4个IDE设备的用户而言,则必须事先规划每个设备的位置,然后再去设置其跳线。比如说当我们需要在一个IDE接口上挂两块硬盘时,则必须将它们其中的一块设置成“Master”,而另一块则设置成“Slave”。

1.IBM硬盘跳线的设置
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IBM硬盘基本上都是腾龙系列,而事实上IBM硬盘跳线设置的方法都一样,所以只要学会了作方法,我们就能搞定所有的IBM硬盘。

基本上所有的硬盘跳线的位置都在一个地方──数据线接口与电源接口的中间,IBM硬盘也不例。从图中可以看出,IBM硬盘的跳线共有上下两排9根跳线柱(左下角的那根是空位),那么如何设置其主从盘呢?

(1)Master(主盘)

当将一个跳线帽插在“G-H”,另外一个跳线帽插在“A-B”上时,此时硬盘便成了“Master”,这也是硬盘出厂时的默认设置。

(2)Slave(从盘)

当将一个跳线帽插在“A-B”上,另外一个插在“C-D”(也就是最右边的两列跳线柱)上时,硬盘便成了“Slave”。

(3)Cable Select(电缆选择)

如今我们使用的硬盘一般都支持ATA66/100,而用来连接这类硬盘的数据线也由原来的40芯变成了80芯,其实这80芯的数据线不仅仅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它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当硬盘的跳线设置成“Cable Select”时,硬盘的主从关系将由其连接到数据线上的位置而决定。在学习硬盘时我们已经知道,此类数据线用来连接主板的那端叫作“System”,中间的那端叫“Drive1”,另外一端则叫“Drive 0”。

当硬盘的跳线设置成“Cable Select”后,它挂在“Drive 0”上是“Master”(主盘),挂在Drive1上则是“Slave”(从盘)。由于“Cable Select”是根据安装位置来确定主从关系的,所以硬盘不管挂在哪个部位都不需要更改其跳线,非常方便。不过享受“Cable Select”所带来的方便时要注意:所有的IDE设备都得设置成“Cable Select”,另外当硬盘与光驱挂在同一根数据线上时,“Cable Select”可能会失效──光驱不支持“Cable Select”!另外“Cable Select”还需要数据线的支持,如果使用的是劣质数据线,往往也会出现错误,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老老实实将硬盘设置成“Master”或“Slave”吧。至于IBM硬盘的“Cable Select”设置则非常简单。

2.Seagate(希捷)硬盘
Seagate硬盘虽然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不过其跳线设置方法倒没什么变化,只要你以前接触过他们,那怕现在将最新款的Seagate硬盘拿给你设置也不是一件难事。另外Seagate硬盘还将跳线设置方法印在了硬盘的背面,所以即使是新手也能轻松搞定。

Seagate硬盘的跳线设置方法很简单,其跳线也在数据线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有了前面设置IBM硬盘的经验,相信你看了这幅示意图就会设置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将一个跳线帽插在“G-H”上时,硬盘为“Master”;将所有的跳线帽取下来,硬盘则为“Slave”;如果将“E-F”连通后,则是“Cable Select”。

3.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硬盘
西数硬盘的跳线设置方法也很简单,厂家还将跳线设置方法印在硬盘的正面,非常醒目。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西数硬盘跳线一般都是10针的,也就是上下两排共10根跳线柱,而也有部分西数硬盘的跳线是6针的。在对西数硬盘设置跳线时,一定要数一下跳线柱的数目,10针的跳线与6针的跳线设置方法不能混淆。注意,跳线的1号跳线柱是靠近电源接口那一列的上面一根,然后可根据上面的示意图进行排列。

4.Maxtor(迈拓)硬盘
Maxtor自从收购了昆腾之后,已经成了硬盘市场的老大,其生产的钻石、金钻、美钻、星钻系列硬盘虽然性能各异,不过在跳线设置方法倒也一致。不过迈拓近期出的几个新系列硬盘在跳线方面却与以前的迈拓有了很大的区别,下面一一介绍。

(1)典型的迈拓硬盘系列

这里所说的迈拓硬盘指的是钻石系列、金钻六代及其以前的产品,这类迈拓硬盘的样子都差不多。迈拓硬盘有个特点──跳线设置说明都会印刷在盘面上,虽说该说明对与初学者而言可能一下子没法看懂,不过等一下你就会明白的。

这类迈拓硬盘的跳线分为上下两排,共10针,其中有一个针脚是空位,所以事实上只有9针。

(2)新型迈拓硬盘

前面提到迈拓收购了昆腾公司,所以后来迈拓充分吸收了昆腾硬盘的一些技术优势。迈拓最新推出的金钻七代的样子就与原来的迈拓硬盘 有了根本的改变──非常像以前的昆腾硬盘。虽然金钻七代的盘面上仍然印刷了跳线的设置说明,不过这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说明了。

十一.光驱
光驱(包括刻录机、DVD-ROM)的跳线相对于硬盘来说要简单多了,一般光驱的跳线都是6针的,也就是上下两排各3根跳线柱,通过一个跳线帽便能设置出“Master”、“Slave”及“Cable Select”(^18030301p^16)。需要注意的是,光驱类的产品一般都会直接在跳线的旁边标注该跳线柱的意思,比如“MA”即“Master”,“SL”即“Slave”,“CS”则是“Cable Select”。跳线就说明该光驱是“Master”,如果我们需要将其改为“Slave”,则只要用镊子将插在“MA”上的跳线帽拔出来,然后插在“SL”上就行了。

刻录机、DVD光驱等IDE设备的跳线设置方法与光驱相同,在此不再详细介绍。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跳线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以后碰到它们时,我们就不会“害怕”了。
乄Smile,听歌╮
硬盘出现坏道后的解决办法


在计算机的配件中,最娇气也是用户最担心的恐怕就是硬盘了。的确如此,硬盘由于一开机就进入高速旋转状态,而且现在的软件越做越大,就致使对硬盘的读写也越来越频繁,由于用户的使用不当,所以很容易造成硬盘出现坏道。此时造成计算机不能启动等故障,给用户造成很大损失。  

  对于出现坏道的硬盘,一般的说法是,如果是逻辑坏道可以用WINDOWS的分区格式化工具进行修复,如果不能修复就由WINDOWS的分区格式化工具把坏道标出。而这些被标出的坏道一般就认为就是物理坏道了。按照现在广泛的说法,这种坏道最好把他们单独分成一区隐藏起来不去使用,防止坏道继续扩散。难道WINDOWS的分区格式化工具不能修复的坏道就一定是物理坏道?答案是否定的。  

  笔者在98年购买了一块富士通4.3GB的硬盘,在使用了一年后突然出现了少量坏道,造成系统无法启动,当时用WINDOWS的分区格式化工具把坏道标出后也没有太在意,重新安装系统后又正常使用一个多月,谁知没了一个月以后又渐渐重新出现了坏道,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坏道越来越多,而且令人费解的是每次重新分区以后就会发现出现许多新的坏道,可是如果是物理坏道的话,为什么会因为重新分区以后马上就出现更多新的坏道呢?  

  跑到办公室打开计算机开始上网寻找答案,令我失望是网上除了建议低级格式化或者是把坏道单独分成一个区以外没有任何线索,既然网上没有什么线索只好自己想一想。于是开始在抽屉中寻找可能有效的工具软件,在抽屉里寻找着各种工具软件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几张软盘,对了就是这几张软盘,由于我对许多杀毒软件的加密非常感兴趣,于是找了许多解密工具,在进行解密的时候,在写入一些加密点数据时由于出现一些错误,而造成软盘无法读取或者出现许多的坏道,而这些坏道用格式化命令是无效的,根本无法进行格式化,系统总是提示软盘已经损坏,这时只有用“HDCOPY”等工具重新格式化后才可以使有,而重新格式化以后的软盘在进行磁盘扫描以后根本发现不了任何坏道,也就是说他们刚才的坏道其实是逻辑坏道。  

  我的硬盘也许也是逻辑坏道,最后我找来了DM这个工具软件,它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把整个硬盘清零。对!就用它试一试。

  在BIOS中设置好硬盘参数,大硬盘请选用LBA方式(很重要!如果选成NORMAL等,在使用DM清零以后会造成使用LBA时不能正确识别容量的故障,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只要重新设好参数再清一遍零就可以了)。从软盘启动,插入软盘进入DM界面,选FILL ZERO选项执行就可以了,清零速度很快,只需一两分钟就可以了,清零以后就可以退出DM,重新启动计算机,分区格式化硬盘,如果硬盘真是逻辑坏道,此时你就会发现你的硬盘已经完好如初了,而且速度容量等均很正常。  

  经过一年多使用再也没有出现问题,看来我的硬盘可能是由于一些病毒的干扰或者是其它的一些原因如震动,过热等而造成的逻辑坏道,而这些坏道FDISK、FORMAT等命令均无法修复,看上去很像物理坏道。  

  所以说WINDOWS下面的格式化工具不能修复的坏道不一定就是物理坏道,希望有同样遭遇的网友可以试一试。另外说一下,清零只不过是在硬盘上重写数据,不会对硬盘造成任何损伤。
乄Smile,听歌╮
硬盘故障修复十大攻略

在工作中,经常性的进行数据备份工作,是保证系统崩溃和硬盘损坏后能够及时恢复数据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养成经常备份数据的好习惯。除此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从坏的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二、CMOS引起的故障
  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三、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 3.x到Windos 95的DOS,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四、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五、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六、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在Windows 95携带的DOS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七、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FAT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DOS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FAT表的长度及第二个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一些工具软件如NU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DEBUG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个FAT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如果第二个FAT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CHK文件,这便是丢失FAT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文件内容。
  
八、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CHKDSK或SCANDISK程序恢复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CHK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丢失,每一个*.CHK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九、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FDISK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上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面0道1扇区)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仿照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及数据。如果已经对分区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十、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DOS高版本状态下,FORMAT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DOS引导扇区、FAT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这样通过运行UNFORMAT命令即可恢复。另外DOS还提供了一个MIROR命令用于记录当前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
乄Smile,听歌╮
硬盘升级攻略

现在的软件和游戏真是越来越大了,动不动就要几G的空间,而且网上又有数不清的精彩电影和动听音乐,所以自己几十G的硬盘渐渐显得有些不够用了,升级硬盘就成了当务之急。不过对于品牌机用户来说,升级硬盘还有一些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谈谈关于品牌机硬盘升级的问题。

一、多大的硬盘才需要升级

  品牌机的硬盘是属于整台电脑中比较保值的硬件,其配置的硬盘也都属于当时的主流配置,一般不会让硬盘成为整个系统中的瓶颈,所以笔者的建议是,如果硬盘容量低于40G,或者硬盘的最高传输模式低于主板所能支持的最高传输模式,如硬盘的最高传输入模式为ATA66,而主板所支持的最高传输模式为ATA100,这时升级硬盘的效果较好。

二、是单硬盘还是双硬盘

  很多朋友在升级硬盘的时候,大家往往对是仅仅使用新硬盘,还是将新硬盘与原先的旧硬盘组成双硬盘系统而犹豫不决,其实这两种方案各有各有优点,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出选择。

  首先对于很多采用迷你机箱的品牌机来说,由于它们的机箱体积较小,有很多都只留下了一个硬盘位,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将旧硬盘拆下,安装新硬盘。

  而另一些迷你机箱虽然也留下了两个硬盘位,但是由于现在硬盘的发热量都比较大,如果在两个硬盘位上都安装硬盘,就会造成硬盘的散热空间过小,再加上迷你机箱本身的散热性就不算理想,这样势必会造成硬盘的热量不畅,从而造成新硬盘因为温度过高而损坏。

  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无法使用双硬盘系统,而只能将原有硬盘更换掉,不过好在换下来的旧硬盘用来当作移动硬盘来使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有的品牌机的机箱本身就比较宽大,自身的散热性能又比较好,安装第二块硬盘之后也不会造成硬盘的散热不良,这种情况使用双硬盘系统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对于双硬盘系统来说,可以将新硬盘设备为引导盘,然后把系统安装到新硬盘上,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系统的启动速度;也可以把系统的虚拟内存、IE的临时文件都设备到旧硬盘上,从而减少对新硬盘的读写次数。

  对于经常利用BT下载的用户,完全可以把BT的下载目录设置到旧硬盘上,等到下载完毕之后,再将下载的文件移动到新硬盘上,由于BT下载时需要频繁的读写硬盘,经过这样的设置之后同样可以有效的减少BT对于新硬盘的读写,从而延长新硬盘的寿命。

三、升级硬盘的常见问题

1、散热问题

  由于现在的新硬盘大部分都属于7200转,所以现在硬盘在机箱中成为发热量仅次于CPU的硬件,但是现在很少有机箱中会单独为硬盘安装一个散热风扇的,硬盘可能会由于温度过高而造成系统死机。

  有的朋友会想到为硬盘安装一个专用的散热风扇,但是在安装风扇时也要注意,不要选择那些震动较大的风扇,以免因为震动而造成硬盘损坏,其次是不要在机箱内安装过多的风扇,以免造成空气流动紊乱,反而影响散热。另外,在安装双硬盘时也要注意,一定要在硬盘留出一定的散热空间,以免造成散热不良。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不用安装风扇,就可以加强硬盘散热的小技巧:首先我们准备一些散热硅胶,为了提高硅胶的导热性,还可以在硅胶中加入少许磨细的铅笔粉末,然后分别在硬盘与硬盘架接触的左右两个边上均匀的涂上硅胶,再将硬盘安装到硬盘架上。

  这样硬盘就可以在硅胶的帮助下通过与硬盘架的接触将热量传到机箱,再通过机箱把热量释放出来,如果硬盘与硬盘架的接触不太紧密,还可以找一个铝制易拉罐,用剪刀剪开后,再用砂纸打光,然后涂上硅胶,塞入硬盘与软驱架的空隙中就可以了。经过上述的处理之后,硬盘的温度就不会太高了。

2、电源问题

  现在的新硬盘由于是在7200转的高速度下运行,所以它们的功耗都比较大,这样升级硬盘之后,特别是双硬盘系统,对原先的老电源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负担,很可能会由于原先电源功率不足,而引起硬盘出现读写错误的故障,从而造成系统蓝屏、硬盘发出异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硬件损坏。

  当遇到这种情况之后,如果是使用的双硬盘系统,可以尝试将原先的旧硬盘取下,然后再检查系统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如果仍然无法正常工作,就只能考虑更换电源了。一般情况下,一个300W电源就可以让两个以上的硬盘正常工作了。在更换硬盘的时候,要注意新电源是否可以安装到机箱里去。

3、主从盘的设置问题

  由于一般的主板上只有两个IDE接口,这样当我们要使用超过两个的IDE设备时,比如使用一个光驱再加上两个硬盘,这样只能在一个IDE接口上连接两个硬盘了,而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利用硬盘上的跳线,来确定硬盘的主、从状态,从而让硬盘按照我们的设计的方案来运行。

  硬盘的主从盘跳线一般都设置在硬盘的电源线插孔和数据线插孔之间的地方,通常由三到四组跳线再加上一到两跳线帽组成,在硬盘正面或反面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只要按照图示的跳线方法,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设置将硬盘设置为主盘或者从盘。

4、无法识别硬盘全部空间的问题

  无法识别新硬盘的全部硬盘,是大家在升级硬盘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由于主板的BIOS的版本太旧,从而无法识别新硬盘的全部硬盘空间。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将用主板的BIOS程序升级到最新版,提供对大硬盘的支持;如果找不到新的BIOS升级程序,也可以利用硬盘生产厂家提供的大容量硬盘分区工具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并且接管BIOS对硬盘的控制,从而达到使用硬盘的全部容量的目地。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先在另一台可以正常使用新硬盘的电脑上对这个硬盘进行分区,然后再装到自己的电脑上,安装好windows(对于超过80G的硬盘,最好使用WIN2000和WINXP系统,并且每个分区的大小不要大于30G),此时尽管在DOS下您只能使用硬盘的一部分空间,但是进入windows后,由于windows对硬盘采用的32位甚至48位管理方式,也可以使用硬盘的全部空间。

5、盘符交错的问题

  在使用WIN98的系统上,如果安装了第二块硬盘,就会造成原先系统的盘符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一些软件无法正常工作,而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几种方法来解决这种盘符交错的问题。

方法一:将系统升级到WIN2000或WINXP。由于WIN2000和WINXP采用了全新的48位管理方式,在这两种系统上安装第二级硬盘,就不会再出现盘符交错问题了。

方法二:在CMOS中只设置第一硬盘,而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即将CMOS菜单中的"Standard CMOS Setup"一项中第二硬盘设置为"None",然后选"Save & Exit Setup"退出CMOS即可。这样,在Windows系统中就会按IDE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DOS模式下无法访问第二块硬盘。

方法三:对第二块硬盘进行重新分区,先删掉第二硬盘上的所有分区,再把它的所有空间建立成一个扩展 DOS 分区(不能建立主 DOS 分区 - Primary DOS Partition),再根据需要划分逻辑分区。经过这样处理后,第二块硬盘的所有分区就会排在第一块硬盘的后面,这样也就不会造成盘符交错了,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破坏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6、操作系统无法支持137G以上大容量硬盘的问题

  很多朋友在使用超过137G以上的大容量硬盘时,虽然主板的BIOS已经可以支持大容量硬盘,但是仍然出现频繁丢失数据的问题,这是由于操作系统无法识别这些大容量硬盘。

  由于超过137GB的硬盘都采用了48bit LBA模式,所以必须使用支持48bit的操作系统才能够使用硬盘的全部空间,早期的Windows 95/Windows 98/98 SE/Me都不支持48bit LBA模式,无法提供对137GB以上容量的支持;而目前比较新的WIN2000和WINXP操作系统虽然都支持48bit LBA模式,能够正确识别超过137GB的硬盘,但是默认情况下并没有启用对48bit LBA模式的支持,需要在安装操作系统后再安装补丁程序,才能保证硬盘数据不会丢失,只有使用WIN2000+SP4补丁和Windows XP+SP1补丁,才能保证硬盘的正确识别与使用。

  此外如果我们使用的是WIN2000系统,尽管WIN2000能够向下兼容识别FAT32格式,但是WIN2000却无法提供对超过30GB容量的FAT32格式分区的支持,只要分区容量超过30GB,分区格式为FAT32格式,WIN2000均无法识别多余的容量,但是对于NTFS格式的分区来说,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使用大容量硬盘时,应该尽量采用NTFS格式。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使用超过137GB以上硬盘,最好把超过137G的空间分成NTFS分区,在安装WIN2000和WINXP系统时,在升级补丁安装之前,千万不要访问盘符排在最后面的分区,否则很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或分区表错误,所以我们也不要将重要文件和驱动程序以及常用软件备份到最后面的分区中,以免在使用时造成麻烦。

7、大容量硬盘分区的问题

  在使用大容量硬盘之后,原先的很多硬盘分区工具都无法在这些大容量硬盘上正常运行,利用它们对硬盘进行分区,难免会造成硬盘空间的损失,或者是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其实最佳的分区方法,是利用WinMe上自带的FDISK程序或者Win2000/XP启动光盘,来对大容量硬盘进行分区,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硬盘连接到一个安装了WIN2000或者是WINXP的系统上,然后利用 "磁盘管理器"来对新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和数据的安全。

四、如何快速移动旧硬盘的数据

  安装了新硬盘之后,很多朋友都需要将原先硬盘上的数据拷贝到新硬盘上,并且还需要重新在新硬盘上安装操作系统,而要转移数十G的数据并且重新安装所有的软件,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好方法。

  这里我们需要利用GHOST这个常用的硬盘克隆软件,首先我们将两块硬盘都接连到电脑上,将旧硬盘设置成主盘,把新硬盘设置成从盘,然后引导系统到DOS模式下,再运行运行GHOST软件,选择"Local--Disk--To Disk"(注意:这是关键的一步,要确定硬盘连接无误,否则会造成硬盘数据的全部丢失)。

  这时GHOST会将旧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包括分区信息)原封不动的拷贝到新硬盘,等到数据拷贝完毕后,再关闭电脑,将新硬盘设备为主盘,再重新启动电脑后,这时新硬盘就已经可以启动系统了,并且分区的情况与原先的旧硬盘一样,但是硬盘还有一部分空间没有使用,这时我们再利用FDISK以及"磁盘管理器",将未使用的空间划分成几个分区,这样新硬盘的所有空间就都可以使用了。
乄Smile,听歌╮
硬盘修复讲解

硬盘修复专题(第一讲)

  硬盘基础知识

  在研究硬盘故障的具体处理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些硬盘相关的基础知识。
  
  主引导记录区MBR
  
  硬盘是一种磁介质的外部存储设备,在其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Track),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硬盘的第一个扇区(0道0头1扇区)被保留为主引导扇区。主引导扇区内主要有两项内容:主引导记录(对操作系统进行引导)和硬盘分区表。计算机启动时将读取该扇区的数据,并对其合法性进行判断(扇区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55AA或AA55),如合法则跳转执行该扇区的第一条指令。所以硬盘的主引导区常常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从而被篡改甚至被破坏。

硬盘修复专题(第二讲)


  不是问题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的电脑会出现一些看似不得了的毛病,其实只是自己吓自己,也就是拨拨线头、动动跳线的举手之劳。常见的让你空出一身冷汗的硬盘不自举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

  系统不承认硬盘:

  此类故障最为常见,开机自检完成时提示以下出错信息:
  
  HDD controller failure Press F1 to Resume
  
  上述E文意指“硬盘无法启动”,甚至有时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当出现上述信息时,应该重点先检查与硬盘有关的电源线、数据线的接口有无损坏、松动、接触不良、反接等现象,此外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是否设置错误。

  
  检查、排除方法:
  
  重新插拔硬盘电源线、数据线或者将数据线改插其他IDE口进行替换试验。

  CMOS错误引起的故障:

  开机显示如下信息:
  
  Drive not ready error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
  
  出现上述错误,多属于CMOS设置错误或因CMOS供电不足造成CMOS信息丢失所引起。
  CMOS设置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当硬盘类型错误时,常会发生读写错误,有时则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
  
  检查、排除方法:
  
  重新设置或者放电复位CMOS中数据。
  如果不是上述两种原因,那么您的硬盘多半是“挂”了,想省事就把它报废掉,换块新硬盘吧。如果硬盘中有重要的资料或者您有较强的动手欲,请Follow me。

硬盘修复专题(第三讲)


  硬故障的排除

  硬故障即物理性故障,是由于硬盘的机械零件或电子元器件物理性损坏而引起。硬盘常见的硬故障是出现坏道,其中最为严重的特例表现为零磁道损坏。

  硬盘坏道的修复:

  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逻辑性故障,通常为软件操作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可利用软件修复;后者为物理性故障,表明您的硬盘磁道产生了物理损伤,只能通过更改或隐藏硬盘扇区来解决。

  
  1、逻辑坏道的修复
  
  对于逻辑坏道,Windows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Scandisk)”就是最简便常用的解决手段。如果硬盘出现了坏道,我们可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运行“磁盘扫描程序”,它将对硬盘盘面做完全扫描处理,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坏簇做自动修正。

  
  除了Scandisk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第三方修复工具,如诺顿磁盘医生NDD(Norton Disk Doctor)及PCTOOLS等也是修复硬盘逻辑坏道的好帮手。
  
  NDD:选择好要处理的分区后再选中“自动修复错误”,点击“诊断”即可。经过一系列对“分区表”、“引导记录”、“文件结构”和“目录结构”的诊断以及“表面测试”之后,它会自动给出一份诊断统计报告,让您对硬盘的“健康”状况胸有成竹。

  NDD 2001汉化版下载地址:http://www.diyup.com/WEB/SYSTEM/TOOLS/NDD2001.EXE
  最新版本:NDD32 2002

  此外,各硬盘厂商推出的针对本厂硬盘系列的特定DiskManager程序,更熟悉硬盘本身的电路结构和固化程序,也更容易修复硬盘错误。因此建议大家都去下载一份自己厂商的专用Disk Manager程序,更方便修复您自己的硬盘。
  
  2、物理坏道的隔离
  
  对于硬盘上出现的无法修复的坏簇或物理坏道,我们可利用一些磁盘软件将其单独分为一个区并隐藏起来,让磁头不再去读它,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令您的硬盘延长使用寿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使用有坏道的硬盘时,一定要时刻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因为硬盘上出现了一个坏道之后,更多的坏道会接踵而来,让您面对荡然无存的资料库欲哭无泪。

  修复这种错误最简单的工具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Fdisk。如果硬盘存在物理坏道,通过前面介绍的Scandisk和NDD我们就可以估计出坏道大致所处位置,然后利用Fdisk分区时为这些坏道分别单独划出逻辑分区,所有分区步骤完成后再把含有坏道的逻辑分区删除掉,余下的就是没有坏道的好盘了。

  用PartitionMagic、DiskManager等磁盘软件也可完成这样的工作。如PartitionMagic分区软件,先选择硬盘分区,用“操作”菜单中的“检查错误”命令扫描磁盘,算出坏簇在硬盘上的位置,然后在“操作”菜单下选择“高级/坏扇区重新测试”;把坏簇所在硬盘分成多个区后,再利用“操作”菜单下选择“高级/隐藏分区”把坏簇所在的分区隐藏。这样也能保证有严重坏道的硬盘的正常使用,并免除系统频繁地去读写坏道从而扩展坏道的面积。

  
  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 Prov7.0简装汉化版下载地址:http://miaodou.myetang.com/Down- ... Partitionmagic7.zip。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修好的硬盘千万不要再用DOS下的Fdisk等分区工具对其进行重新分区,以免其又改变硬盘的起始扇面,空费了我们的心血。


  零磁道损坏的修复:

  在硬盘使用过程中,当发现零磁道损坏时,一般情况下也就判了硬盘死刑,很难修复。不过对于硬盘0扇区损坏的情况,虽然比较棘手,但也不是无可救药。合理运用一些磁盘软件,把损坏的0扇区屏蔽掉,而用1扇区取而代之则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这样的软件有Pctools和诺顿NU等。


  进入NU 8.0工具包目录,运行其主程序NORTON.EXE,接着选择“磁盘编辑器Diskedit”,成功运行后选“对象Object”,选“分区表”后将硬盘的起始扇区从0面0柱1扇区改为0面1柱1扇区。另外需要说的就是,改动数值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后存盘后退出重启电脑,用Format命令格式化硬盘即可正常使用了。
  


  
  硬盘控制器
  
  硬盘控制器是硬盘及其他具有相同接口规范的外部设备(如CD-ROM驱动器)的管理者,由它来完成驱动器与内存之间的命令及数据传输。硬盘控制器发生故障或连接不正确将会导致硬盘无法正常工作。

  
  CMOS中的硬盘信息
  
  在计算机的CMOS中也存储了硬盘的信息,主要有硬盘类型、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道扇区数、寻址方式等内容,对硬盘参数加以说明,以便计算机正确访问硬盘。

  
  当CMOS因故掉电或发生错误时(启动时一般会提示“CMOS Checksum Error”或类似信息),硬盘设置可能会丢失或错误,硬盘访问也就无法正确进行。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重新设置硬盘参数,如果事先已记下硬盘参数或者有某些防病毒软件事先备份的CMOS信息,只需手工恢复即可;否则也可使用BIOS设置(Setup)中的“自动检测硬盘类型”(HD Type Auto Detection)的功能,一般也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硬盘修复专题(第四讲)

  软故障的排除

  硬盘的软故障即非物理性故障,比如主引导记录、分区表、启动文件等被破坏而导致系统无法启动,硬盘被病毒感染造成无法运行,以及非法操作、维护不当等。


  主引导记录损坏:

  由于病毒的破坏或操作上的失误,使硬盘主引导记录损坏,硬盘将无法启动。开机后系统提示“Disk boot failure , Insert system disk and press enter”,告诉您找不到启动分区硬盘或者硬盘上没有启动文件,请插入启动盘后按“回车”键。如果BIOS 中的硬盘设置正确,而且可以从软盘或光盘启动后能找到您的硬盘,那么您的机器不过是因为 Windows 启动文件或硬盘的主引导扇区被破坏罢了。
  
  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是硬盘中的最为敏感的一个部件,其中的主引导程序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
  
  修复此故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带参数/mbr运行(即执行“FDISK/MBR”命令),直接覆盖(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fdisk.exe之中包含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的代码区。由于从DOS时代直到目前的Windows系统,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所以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区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

  
  ★Fixmbr★
  
  Fixmbr是一个DOS下的应用小工具,只有12KB,专门用于重新构造主引导扇区。直接运行Fixmbr,它将检查MBR结构,如果发现系统不正常则会出现是否进行修复的提示。如果回答“Yes”,它将搜索分区。当搜索到相应的分区以后,系统会提示是否修改MBR,回答“Yes”则开始自动修复。如果这时出现死机现象,请将BIOS中的防病毒功能禁止后再做。缺省的状态下将搜索所有已经存在的硬盘,并完成以上操作。如果完成的结果不对,可以用“/Z”参数将结果清空后重新启动,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执行“FIXMBR /?”可得到FIXMBR的帮助信息如下:
  
  Usage:FIXMBR[DriveNo][/A][/D][/P][/Z][/H]
  
  DriveNoHarddiskscope0-3,defaultisalldrive.(指硬盘号,0表示第一个硬盘)
  
  /AActiveDOSpartition.(激活基本DOS分区)
  
  /PDisplaypartition.(显示DOS分区的结构)
  
  /DDisplayMBR.(显示主引导记录内容)
  
  /ZZeroMBR.(将主引导记录填零)
  
  /HThismessage.(本帮助信息)
  
  Fixmbr的下载地址:http://gwbnsh.pchome.net/utility/antivirus/av98/Fixmbr.exe


  硬盘被“逻辑锁”锁定:

  “硬盘逻辑锁”是一种很常见的恶作剧手段。中了逻辑锁之后,无论使用什么设备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甚至是软盘、光驱、挂双硬盘都一样没有任何作用。

  
  “逻辑锁”的上锁原理:计算机在引导DOS系统时将会搜索所有逻辑盘的顺序,当DOS被引导时,首先要去找主引导扇区的分区表信息,然后查找各扩展分区的逻辑盘。“逻辑锁”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使得DOS在启动时查找到第一个逻辑盘后,查找下个逻辑盘总是找到自己,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死循环。

  
  给“逻辑锁”解锁比较容易的方法是“热拔插”硬盘电源。就是在当系统启动时,先不给被锁的硬盘加电,启动完成后再给硬盘“热插”上电源线,这样系统就可以正常控制硬盘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方法,为了降低危险程度,碰到“逻辑锁”后,大家最好依照下面两种比较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处理。

  
  ★UltraEdit★
  
  首先准备一张启动盘,然后在其他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二进制编辑工具(推荐UltraEdit)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记住先将该文件的属性改为正常),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不过这时由于该硬盘正常的分区表已经被破坏,你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但是此时可以用下面介绍的关于分区表恢复的方法来处理。

  
  UltraEdit V9.00b汉化版的下载地址:http://js.skycn.net/down/cuedit900b_2.exe
  最新版本:UltraEdit V9.0c简繁体第二版
  
  ★DM★
  
  因为DM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来识别硬盘的硬盘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将硬盘设为“NONE”,DM也可识别硬盘并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等操作,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DM软件为硬盘解锁。

  首先将DM拷到一张系统盘上,接上被锁硬盘后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将所有IDE接口设为“NONE”并保存后退出,然后用软盘启动系统,系统即可“带锁”启动,因为此时系统根本就等于没有硬盘。启动后运行DM,你会发现DM可以识别出硬盘,选中该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硬盘上的数据保不住了^_^。

  
  DM万用版的下载地址:http://gwbnsh.pchome.net/system/harddisk/dm956cy.rar

  分区表遭到破坏: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最严重的错误之一,分区表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一般无法进行手工恢复,惟一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他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否则将导致其他的数据永久的丢失,然而以下这些工具将帮助我们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KV3000★
  
  在KV3000的主菜单上,按下“F10”键,就可对系统的有关参数和硬盘分区表快速测试,如果硬盘分区表不正常,KV3000会先将坏分区表保存到软盘上以防不测,再自动重建硬盘分区表,使硬盘起死回生。但如果硬盘只有一个分区,而且文件分配表(FAT表)、文件目录表(ROOT表)严重损坏,数据已经都没有了。那么,用这个功能即使恢复了C盘分区表,数据也不能恢复。这时需要配合其他的硬盘修复工具来恢复数据。如果硬盘还有D、E……等几个分区,一般情况下,KV3000能找回后面没有被破坏掉的分区,重建一个新的硬盘分区表,然后,再用DOS系统软盘引导机器后,就可进入硬盘后面几个分区,将数据导出后,再将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

  
  ★Disk Genius★
  
  Disk Genius,全中文经典硬盘分区表维护软件,采用纯中文图形界面,支持鼠标操作。作为一款硬盘分区管理工具,它不仅有建立分区、删除分区、激活分区等功能,而且还具有其他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提供更灵活的分区操作,支持分区参数编辑;
  
  (2)提供强大的分区表重建功能,迅速修复损坏了的分区表;
  
  (3)支持FAT/FAT32分区的快速格式化;
  
  (4)在不破坏数据的情况下直接调整FAT/FAT32分区的大小;
  
  (5)自动重建被破坏的硬盘主引导记录;
  
  (6)为防止误操作,对于简单的分区动作,在存盘之前仅更改内存缓冲区,不影响硬盘分区表;
  
  (7)能查看硬盘任意扇区,并可保存到文件;
  
  (8)可隐藏FAT/FAT32及NTFS分区;
  
  (9)可备份包括逻辑分区表及各分区引导记录在内的所有硬盘分区信息;
  
  (10)提供扫描硬盘坏区功能,报告损坏的柱面。
  
  Disk Genius的最过人之处就在于它的硬盘分区表恢复功能,主要用于当硬盘分区表被破坏时,通过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进入“工具”菜单,选择“重建分区表”进行硬盘分区,这时系统会给出“自动方式或交互方式”,一般情况下选择“自动方式”,而交互方式对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都给出提示,由用户选择是否保留。只要硬盘没有被格式化,一般是可以恢复硬盘的分区表的,修复后必需存盘退出,重新启动系统即可正常。

  
  Disk Genius的下载地址:
  http://down1.tyfo.com/down/soft/ ... ile/DGen20b0219.zip。

  压轴套餐:

  ★三茗硬盘医生★
  
  三茗硬盘医生是一款全免费中文国产硬盘事后修复工具,大小只有十几KB,支持非标准硬盘参数的硬盘,比Disk Genius功能还要强大。它能帮助我们修复主引导记录、系统引导记录、FAT分区表等系统区数据,使受到意外破坏而无法访问的硬盘起死回生,此外还具有系统区数据的备份和查看、硬盘分析等功能。
  
  三茗硬盘医生主界面,其中:
  
  “分析硬盘”帮您分析硬盘的系统区是否正确,并显示分析结果;
  
  “修理硬盘”帮您修复硬盘系统区不正确的部分;
  
  “工具箱”为您提供一些实用小工具,如主引导区备份、系统引导区备份、恢复主引导区等;
  
  “使用说明”给您介绍本软件的详细使用方法。
  
  三茗硬盘医生的下载地址:http://www.saming.com/tools/hdd21.com
  
  ★金山毒霸硬盘修复程序★
  
  金山毒霸硬盘修复程序(Kavfix)也是一款全免费的国产硬盘修复工具,由金山公司出品,用来修复被病毒破坏的硬盘,支持FAT32格式的硬盘分区。

  
  (1)用干净的DOS系统盘启动机器,用Format a:/s命令格式化一张系统盘,再将KavFix.exe复制到该软盘上,然后用该系统盘启动机器。
  
  (2)运行Kavfix,菜单项如图2所示,其中文含义如下:
  
  “0. Fast Fix HardDisk”:快速修复硬盘,快速搜索硬盘上的冗余信息,恢复被CIH破坏的硬盘,速度极快。
  
  “1. Normal Fix HardDisk”:修复硬盘,当快速搜索找不到硬盘上的所需信息时用此项将扩大搜索范围,速度比0号功能慢。
  
  “2. Backup Process Sectors”:备份将被修复的扇区,以备修复失败时恢复。
  
  “3. Restore Process Sectors”:恢复备份,恢复第一次修复前做的备份可将硬盘恢复到初始状态。
  
  “4. Backup MBR Sector”:备份主引导记录扇区,将主引导记录扇区备份到磁盘。
  
  “5. Restore MBR Sector”:恢复备份的主引导记录,从磁盘回复备份的主引导记录扇区。
  
  “6. Display Hard Disk Partition Table”:显示硬盘分区信息,显示硬盘分区表的信息。
  
  “7. Destory Hard Disk MBR”:清除主引导记录扇区标志,当修复失败时,请选择此项再重新修复。
  
  “Q. Quit”:退出Kavfix

  (3)选择“0”修复硬盘,提示选择物理硬盘:
  
  Please input harddisk(0,1,2,…):
  
  请输入待修硬盘盘号(从0开始)
  
  Do you want to backup MBR for undo ??Y/N???t
  
  提示备份主引导区数据用于修复失败后恢复,请按“Y”确认,按“N”取消。
  
  DO NOT BACKUP FILE IN DISK
  
  WHICH NEED TO BE FIXED!
  
  Please input MBR Backup file name:
  
  不要把备份数据备份到您正在修理的硬盘上!否则将无法恢复!
  
  提示输入备份文件名:
  
  (输入备份文件名后回车。注意:将备份文件存放在正在修理的硬盘上有可能造成在修复失败时无法正确识别硬盘从而找不到备份文件,使恢复无法进行。)

  
  至此,Kavfix将自动修复您的硬盘的分区表,并提示是否重建C盘:
  
  Do you want to Rebuild the C Drive(Y/N)?
  
  如您要重建C盘,请按“Y”确认,按“N”取消。
  
  Do you want to backup sector for undo (Y/N)?
  
  提示备份修复时将被修改的数据,用于修复失败后恢复,请按“Y”确认,按“N”取消(由于备份数据量较大,请换一张空的软盘用来备份数据)。

  
  (4)Do you want to write Rebuild Partition Table to MBR(Y/N)?
  
  修复后Kavfix将问您是否将已修好的数据写入硬盘的主引导区,请按“Y”确认。
  
  至此Kavfix已经修复了您的硬盘,请按 “Q” 键退出,重新启动机器,就可以找回您的硬盘和数据了。
  
  如果Kavfix修复失败,可用3号功能将硬盘恢复到修复前的状态,可以重新手工修复。
乄Smile,听歌╮
硬盘正确使用与出现坏道后的修复技巧

一、硬盘出现坏道的先兆
  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软坏道,通常为软件操作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可用软件修复;后者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它表明你的硬盘磁道上产生了物理损伤,只能通过更改硬

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出现下列情况也许你的硬盘有坏道了:
  首先,你在打开、运行或拷贝某个文件时硬盘出现操作速度变慢,且有可能长时间操作还不成功或表现为长时间死“啃”某一区域或同时出现硬盘读盘异响,或干脆Windows系统提示“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这些都可表明你的硬盘某部分出现了坏道。
  其次,每次开机时,Scandisk磁盘程序自动运行,肯定表明你的硬盘上有需要修复的重要错误,比如坏道。你在运行该程序时如不能顺利通过,表明硬盘肯定有坏道。当然,扫描虽然也可通过,但出现红色的“B”标记,表明其也有坏道。
  第三,电脑启动时硬盘无法引导,用软盘或光盘启动后可看见硬盘盘符但无法对该区进行操作或操作有误或干脆就看不见盘符,都表明硬盘上可能出现了坏道。具体表现如开机自检过程中,屏幕提示“Harddiskdrive failure”“Hard drivecontrollerfailure”或类似信息,则可以判断为硬盘驱动器或硬盘控制器硬件故障;读写硬盘时提示“Sectornot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driveC”等类似错误信息,则表明硬盘磁道出现了物理损伤。
  最后,电脑在正常运行中出现死机或“该文件损坏”等问题,也可能和硬盘坏道有关。
二、硬盘坏道的维修
  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是解决硬盘逻辑坏道最常用的工具,而我们常见的Format命令不能对任何硬盘坏道起到修补作用,这点大家需明白。如果硬盘出现了坏道,我们可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在“我的电脑”中选中要处理的硬盘盘符,选择其“属性”,在出现的“工具”按钮中选择“查错状态”,点击“开始检查”,再在“扫描类型”中选“全面检查”,并将“自动修复错误”打上“勾”,然后“开始”既可,它将对硬盘盘面做完全扫描处理,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坏簇做自动修正。其次,在DOS状态下,硬盘有坏道,计算机在启动时一般会自动运行Scandisk进行扫描,并将坏簇以黑底红字的“B”(bad)标出。当然,如果系统在启动时不进行磁盘扫描或已不能进入Windows系统,我们也可用软盘或光盘启动盘启动电脑后,在相应的盘符下,如“A:”下运行Scandisk*:(注:*为要扫描的硬盘盘符),回车后来对相应需要扫描修复的硬盘分区进行修理。

  其它的如诺顿工具箱中的NDD“磁盘医生”及Pctools等相关工具对硬盘进行扫描也是修复硬盘坏道的最常用的方法,其用法很简单,许多报刊上也有介绍,大家可找来试用一下。
  如果硬盘上出现了无法修复的坏簇或物理坏道,大家可用一些磁盘软件将这些坏道单独分为一个区并隐藏起来,这样可令你的硬盘延长使用寿命。
  方法一:如一块4.3G硬盘在2G处有严重的物理坏道,用Format格式化进行不下去,Scandisk或NDD检测也通不过,但能正常分区。找来一款分区格式化软件SmartFdisk,用启动盘启动电脑后,进入盘符A:,运行该软件的执行文件SFdisk.EXE;然后删掉(DEL)原有分区,算出坏道在硬盘上的所在位置。如本例中,先建立1990M的基本分区,快速格式化后并激活它,然后再把坏道处分出约50M的逻辑分区,再将所剩的硬盘空间作为一个逻辑区后用快速格式化功能将其快速格式化;最后再将那个约50M的坏道所在的区删除(DEL)掉就是了。然后重启,一个有严重物理坏道的硬盘就很快被修好了,以后磁头再也不会去读那些被删除了的坏道区了。
  方法二: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Fdisk分区。例如一块1G的硬盘,在格式化到10%时不能顺利通过,这时按Ctrl+Break强行终止,运行Fdisk建立一个90M的DOS分区为C盘,然后再建立一个20M逻辑盘D,再将余下的800余M建立一个逻辑盘E。退出Fdisk再运行FormatE:,如果格到10%时又遇到阻碍,这时用Fdisk再建立一个88M的E盘、10M的F盘,余下的790M作为G盘。继续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完成。然后,运行Fdisk将10M的D、F盘删除,这时余下的就是没有坏道的好盘了。
  方法三:同理,用PartitionMagic、DiskManager等磁盘软件也可完成这样的工作。如PartitionMagic分区软件,先用PartitionMagic4中的“check”命令或Windows中的磁盘扫描程序来扫描磁盘,算出坏簇在硬盘上的位置,然后在Operations菜单下选择“Advanced/badSectorRetest”;把坏簇所在硬盘分成多个区后,再把坏簇所在的分区隐藏,以免在Windows中误操作,这个功能是通过HidePartition菜单项来实现的。这样也能保证有严重坏道的硬盘的正常使用,并免除系统频繁地去读写坏道从而扩展坏道的面积。
  系统显示“TRACK 0BAD,DISKUNUSABLE”,意思为“零磁道损坏,硬盘无法使用”或用磁盘扫描程序扫描其它硬盘时其0扇区出现红色“B”。硬盘0扇区损坏,是大家比较头痛的故障,一般人往往将出现这样故障的硬盘作报废处理。其实合理运用一些磁盘软件,把报废的0扇区屏蔽掉,而用1扇区取而代之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这样的软件如Pctools9.0和NU8等。
  方法一:我们就先以Pctools9.0为例来作说明。一块2.1G硬盘出现上述故障,用盘启动电脑后,运行Pctools9.0目录下的DE.EXE文件。接着选主菜单Select中的Drive,进去后在Drivetype项选Physical,按空格选定,再按Tab键切换到Drives项,选中harddisk,然后OK回车后回到主菜单。打开Select菜单,这时会出现PartitionTable,选中进入后出现硬盘分区表信息。该硬盘有两个分区,找到C区,该分区是从硬盘的0柱面开始的,那么,将1分区的Beginning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后退出。重新启动电脑后按Del键进入COMS设置,运行“IDEAUTODETECT”,可以看到CYLS由782变成781。保存退出后重新分区格式化该硬盘,使其起死回生。
  方法二:诺顿NU8.0也较好用。例如一块1.28G硬盘出现0磁道损坏故障,进入NU8工具包目录,运行其主程序NORTON.EXE,然后可先选“补救盘”RESCUE选项对该硬盘的引导区、分区表等信息进行备份。接着选择“磁盘编辑器DISKEDIT”,成功运行后选“对象T”,选“分区表”后可见本硬盘的参数如下:面SIDE为0-63,簇CYLINDER为0-255,扇区SECTOR为1-63,其主引导记录和分区表信息就应该在0面0柱1扇区。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其C盘的起始扇区从0面0柱1扇区改为0面1柱1扇区,移动光标手工修改即可。另外需要说的就是,改动数值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后存盘后退出重启电脑,用Format命令格式化硬盘即可正常使用了。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修好后的硬盘一定不要再用DOS下的Fdisk等分区工具对其进行重新分区操作,以免其又改变硬盘的起始柱面。
  如果以上各招都不见效,那么就得使用主板自带的硬盘低格程序或硬盘厂家随盘赠送的低格程序如DM、LFormat等对硬盘全盘进行低级格式化处理了,它可对硬盘的一些坏道进行重新整理排除。
  三、如何正确使用才能减少坏道的发生
  上面说了那么多,都有点亡羊补牢之嫌,而正确使用好硬盘才是减少硬盘坏道发生、提高硬盘使用寿命的最好方法。
  1.硬盘在工作时不能突然关机
  当硬盘开始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之中,如果我们中途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因此要避免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在其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读写结束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2.防止灰尘进入
  灰尘对硬盘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这是因为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硬盘很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使其长期积累在硬盘的内部电路元器件上,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发,使得电路元器件的温度上升,产生漏电或烧坏元件。另外灰尘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蚀硬盘内部的电子线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灰尘体积虽小,但对硬盘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量。切记:一般计算机用户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内,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盘片或磁头。
  3.要防止温度过高
  温度对硬盘的寿命也是有影响的。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以20~25℃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温度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器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集成电路元器件上,造成短路;
  湿度过高时,电子元器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氧化、腐蚀电子线路,以致接触不良,甚至短路,还会使磁介质的磁力发生变化,造成数据的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容易积累大量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荷,从而烧坏CMOS电路,吸附灰尘而损坏磁头、划伤磁盘片。机房内的湿度以45~65%为宜。注意使空气保持干燥或经常给系统加电,靠自身发热将机内水汽蒸发掉。另外,尽量不要使硬盘靠近强磁场,如音箱、喇叭、电机、电台、手机等,以免硬盘所记录的数据因磁化而损坏。
  4.要定期整理硬盘上的信息
  在硬盘中,频繁地建立、删除文件会产生许多碎片,碎片积累多了,日后在访问某个文件时,硬盘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不但访问效率下降,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磁道。为此,我们应该经常使用Windows9x系统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整理完后最好再使用硬盘修复程序来修补那些有问题的磁道。
乄Smile,听歌╮
硬盘的寿命

为什么频繁读写会损坏硬盘呢?
磁头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读写会加快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的读写磁盘某个区域更会使该区温度升高,将影响该区磁介质的稳定性还会导至读写错误,高温还会使该区因热膨涨而使磁头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况下磁头和碟面只有几个微米,更近还得了?),而且也会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
任务繁多也会导至IDE硬盘过早损坏,由于IDE硬盘自身的不足,,过多任务请求是会使寻道失败率上升导至磁头频繁复位(复位就是磁头回复到 0
磁道,以便重新寻道)加速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磨损。

我先说一下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若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储存信息。
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微米高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靠的读取数据。
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原理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所以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其次,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可以达到4500或者7200转每分钟,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没有关系,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它们的磨损也和软件无关。
再次,寻道电机控制下的磁头的运动,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磁道再到另一个磁道来寻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规模跳跃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
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主轴电机和寻道饲服电机的旋转,硬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这个。
其次,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
而硬盘的读写???
很遗憾,它的发热量可以忽略不记!!!!!!!!!!
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所以会有一点热量产生。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所以磁头发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化而发热。
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别人了。
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某人的几个错误:
一。高温是影响到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所以才会产生读写错误,和永磁体没有关系。
二。所谓的热膨胀,不会拉近盘体和磁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和盘片保持一定距离。当然要是你大力打击硬盘,那么这个震动。。。。。
三。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使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谓的复位动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磁道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盘并不需要移动回0磁道再重新出发。只要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启动电脑,不然复位动作就不会再发生。
四。IDE硬盘和SCSI硬盘的盘体结构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盘的接口带宽比同时代的IDE硬盘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往往都会有一个类似CPU的东西来减缓主CPU的占用率。仅此而已,所以希捷才会把它的SCSI硬盘的技术用在IDE硬盘上。
五。硬盘的读写是以柱面的扇区为单位的。柱面也就是整个盘体中所有磁面的半径相同的同心磁道,而把每个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区就是所谓的扇区了。硬盘的写操作,是先写满一个扇区,再写同一柱面的下一个扇区的,在一个柱面完全写满前,磁头是不会移动到别的磁道上的。所以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并不是像一般人的认为,是连续存放在一起的(从使用者来看是一起,但是从操作系统底层来看,其存放不是连续的)。所以FLASHGET或者ED开了再多的线程,磁头的寻道一般都不会比你一边玩游戏一边听歌大。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单纯的下载或者上传而已,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启动其它需要读写硬盘的软件?可能很多人都喜欢一边下载一边玩游戏或者听歌吧?更不用说WINDOWS本身就需要频繁读写虚拟内存文件了。所以,用FG下载也好,ED也好,对硬盘的折磨和平时相比不会太厉害的。
六。再说说FLASHGET为什么开太多线程会不好和ED为什么硬盘读写频繁。首先,线程一多,cpu的占用率就高,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从而虚拟内存读写频繁,至于为什么,学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应该都知道,我这里就不说了。ED呢?同时从几个人那里下载一个文件,还有几个人同时在下载你的文件,这和FG开多线程是类似的。所以硬盘灯猛闪。但是,现在的硬盘是有缓存的,数据不是马上就写到硬盘上,而是先存放在缓存里面,,然后到一定量了再一次性写入硬盘。在FG里面再怎么设置都好,其实是先写到缓存里面的。但是这个过程也是需要CPU干预的,所以设置时间太短,CPU占用率也高,所以硬盘灯也还是猛闪的,因为虚拟文件在读写。
七。硬盘读写频繁,磁头臂在寻道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移动频繁,但是对机械来说这点耗损虽有,其实不大。除非你的硬盘本身就有机械故障比如力臂变形之类的(水货最常见的故障)。真正耗损在于磁头,不断变化的电流会造成它的老化,但是和它的寿命相比。。。。。应该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除非因为震动,磁头撞击到了盘体。
八。受高温影响的最严重的是机械的电路,特别是硬盘外面的那块电路板,上面的集成块在高温下会加速老化的。所以IBM的某款玻璃硬盘,虽然有坏道,但是一用某个软件,马上就不见了。再严重点的,换块线路板,也就正常了。就是这个原因.





总之,硬盘会因为环境不好和保养不当而影响寿命,但是这绝对不是软件的错。
FLASHGET也好,ED也好,FTP也好,它们虽然对硬盘的读写频繁,但是还不至于比你一般玩游戏一般听歌对硬盘伤害大.说得更加明白的话,它们对硬盘的所谓耗损,其实可以忽略不记.不要因为看见硬盘灯猛闪,就在那里瞎担心.不然那些提供WEB服务和FTP服务的服务器,它们的硬盘读写之大,可绝非平常玩游戏,下软件的硬盘可比的。
硬盘有一个参数叫做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英文简写是MTBF。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具体情况可以看硬盘厂商的参数说明。这个连续无故障时间,大家可以自己除一下,看看是多少年。然后大家自己想想,自己的硬盘平时连续工作最久是多长时间。
目前我使用的机器,已经连续开机1年了,除了中途有几次关机十几分钟来清理灰尘外,从来没有停过(使用金转6代40G)。另外还有三台使用SCSI硬盘的服务器,是连续两年没有停过了,硬盘的发热量绝非平常IDE硬盘可比(1万转的硬盘啊)。


最后补充一下若干点:
一。硬盘最好不要买水货或者返修货。水货在运输过程中是非常不安全的,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无损伤,但是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而对机械体造成损伤。返修货就更加不用说了。老实说,那些埋怨硬盘容易损坏的人,你们应该自己先看看,自己的硬盘是否就是这些货色。
二。硬盘的工作环境是需要整洁的,特别是注意不要在频繁断电和灰尘很多的环境下使用硬盘。机箱要每隔一两个月清理一下灰尘。
三。硬盘的机械最怕震动和高温。所以环境要好,特别是机箱要牢固,以免共震太大。电脑桌也不要摇摇晃晃的。
四。要经常整理硬盘碎片。这里有一个大多数人的误解,一般人都以为硬盘碎片会加大硬盘耗损,其实不是这样的。硬盘碎片的增多本身只是会让硬盘读写所花时间比碎片少的时候多而已,对硬盘的耗损是可以忽略的(我在这里只说一个事实,目前网络上的服务器,它们用得最多的操作系统是UNIX,但是在UNIX下面是没有磁盘碎片整理软件的。就连微软的NT4,本身也是没有的)。不过,因为磁头频繁的移动,造成读写时间的加大,所以CPU的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了,而造成虚拟文件(在这里其实准确的说法是换页文件)读写频繁,从而加重硬盘磁头寻道的负荷。这才是硬盘碎片的坏处。
五。在硬盘读写时尽量避免忽然断电,冷启动和做其他加重CPU负荷的事情(比如在玩游戏时听歌,或者在下载时玩大型3D游戏),这些对硬盘的伤害比一般人想象中还要大。原因我就不说了,打字太累。

总之,只要平常注意使用硬盘,硬盘是不会那么快就和我们说BYEBYE的。当然,如果是硬盘本身的质量就不行,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乄Smile,听歌╮
硬盘选购不求人牢记6点小技巧就OK

最近一段时间的硬盘市场可谓惊喜不断,高端硬盘的价格一泻千里,在几个月前还是主流的80GB硬盘目前已经降价到430元以内的档次,对于即将成为主流的160GB硬盘价格也在600元左右了,这对于我们消费者恐怕是最开心的事情。面对这样的价格诱惑,很多朋友们一定有了扩容的想法吧?

  但是在市场中的硬盘牌子虽然不像板卡类产品那样多如牛毛,但就这几个牌子的硬盘也够让我们伤透脑筋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关于硬盘选购方面的问题。

  在谈到硬盘的选购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熟悉一下目前硬盘发展的状况和一些基本的硬盘知识。两年前,我们听到了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消息,那就是蓝色巨人IBM退出了硬盘领域,这绝对是硬盘领域的很大损失,回顾硬盘发展历史上很多的突破性技术都是由IBM研发出来的,可以说IBM和昆腾是对硬盘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厂商,但是现在都已经面目全非了,昆腾在已被Maxtor收购,而IBM退出了硬盘领域,他的硬盘部门也被日立收购,但是我们相信IBM的硬盘部门还会为硬盘的技术发展做出很多贡献的。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上星期希捷也正式宣布收购Maxtor。

  我们在选购硬盘的时候,考虑的基本因素无非是以下几点:接口、容量、速度、稳定性、缓存、售后服务,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1、对于接口的选择,我们通常使用的都是IDE接口的硬盘,新装机的用户则更多的使用SATA接口,另一种规格就是SCSI硬盘,尽管SCSI硬盘有很多IDE硬盘无法相比的优势,但是他的生产成本导致SCSI硬盘的价格一直很昂贵,所以根本无法适合普通用户的使用。现在还有一种即将成型的接口规格,那就是Intel提出的Serial ATA,但是Serial ATA真正要流行起来至少还需要1年多的时间。

  2、容量方面,我们就不用多说了,现在市场中硬盘的最大容量已经达到了500GB,这真是个相当诱人的容量,一年前我们还在为了买一个250GB的硬盘而苦苦攒钱呢,而现在硬盘的容量已经提升到了500GB之多!尽管容量提升的很多,但是价格却还是能让人接受的。从购买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是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尽量选择大容量的硬盘,不要听信那种80GB足够、160GB足够之类的话,当初win98一个操作系统加上安装的很多软件也就才7/800MB而已,但是现在一个Win XP就要快1.5GB的样子,再加上一些常用软件,基本上快4GB了;以前的游戏也只有百十来MB就算不小了,但是现在的游戏动辄就要7、8个CD,所以我们无法想象以后的操作系统和游戏会有多大的容量,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越来越大。所以买硬盘也不用迟疑,容量越大越好。不过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尽量购买单碟容量大的硬盘,单碟容量大的硬盘性能比单碟容量小的硬盘高。

  3、至于速度方面,我们是得好好考虑一下的,因为即使是容量相同的硬盘,7200转和5400转会相差100多元不等。从性能上看,7200转比5400转有了不小的提升,所以7200转的硬盘更适合电脑发烧友、3D游戏爱好者、专业作图和进行音频视频处理工作的人使用,而5400转硬盘则比较适合于笔记本电脑。

  4、强大的稳定性是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系统所具有的,但是如果我们买了一个容量大、速度快的硬盘,但是偏偏稳定性不好,那将是多么悲惨的事情,所以我们在选购硬盘的时候要保证一个原则,那就是淘汰的东西不买、最新的东西也尽量不买,原因很简单,淘汰的东西肯定是容量小而且技术落后,所以买了以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感觉到落伍的尴尬;而太新的产品价格贵且先不说,主要是新产品才用的新技术并不是很成熟完善,所以难免会出现缺陷的。  

  5、缓存方面其实可说的不多,因为现在的硬盘决大多数都是2MB的缓存,只有大部分SATA硬盘采用了8MB的缓存。大容量缓存可以很明显的提高硬盘性能,只不过在目前阶段价格还是有些偏贵,不过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资金状况来选购。

  6、质保,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人买东西都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比较贵的东西。硬盘工作的时候总是在不停的高速运转,而且硬盘其实是很脆弱的东西,没有人希望自己所有重要的数据轻易的灰飞烟灭。在国内,对于硬盘的售后服务和质量保障这方面各个厂商做的还都不错,尤其是各品牌的盒装还为消费者提供三年或五年的质量保证,但是切记一点:千万不要买水货硬盘。

  在大概了解了选购硬盘应该注意的一些主要事项之后,我们就是要挑选品牌了。目前市场中流行的硬盘主要有日立、Maxtor(迈拓)、Seagate(希捷)、WD(西部数据)以及很少能见到的三星和富士通的硬盘。  

  日立硬盘前身就是IBM硬盘,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和不少的用户群,性能方面在同类产品中表现突出。

  Maxtor自从吞并了昆腾硬盘以后,胃口越来越大,开始与行业的龙头希捷抗衡,推出了采用自己的金钻9/10代硬盘,这个硬盘上显然带有很多昆腾硬盘的影子,虽然这不是个很出色的技术,但是他既然能存活下来就说明他还是有足够的实力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不过Maxtor硬盘最大的劣势就是价格太贵,这显然削弱了它的竞争力。不过Maxtor硬盘的售后服务和质量保证承诺在所有的硬盘品牌中应该是最好的。

  希捷硬盘历来是硬盘领域的老大,市场占有率一向最高,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物美价廉。目前希捷主流的酷鱼7代硬盘也是7200转单碟80GB的产品,但是酷鱼9代硬盘却是第一个采用单跌160GB的硬盘。以往希捷硬盘给我们的印象除了噪音大就是发热量高,但是酷鱼9代硬盘彻底改变了这个面貌,而且依然保持着价格优势,所以也是个很好得选择对象。在低端方面,希捷的7200.7系列硬盘也在市场中有着非常好的表现。  

  WD的硬盘在推出BB/JB系列之前的几年里,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论是性能、质量还是价格都不是很让人满意。但是在WD推出BB/JB系列硬盘以后,WD的形象得到了很大改观,性能方面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噪音和发热量控制的非常好,也有自己的优势。
乄Smile,听歌╮
让硬盘更快,让系统更稳定


一、合理使用硬盘

何为合理使用硬盘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硬盘盘片的物理结构。分区并格式化后的硬盘却是以扇区为基本单位的,一个分区是由若干个扇区构成的。那什么是扇区呢?我们都知道磁盘在工作时是转动的,它所存储的信息是按一系列同心圆记录在其表面上的,每一个同心圆称为一个磁道,在图1我们可以看到磁道和扇区的分布情况(当然,这只是个示意图而已,实物要比图中密得多!),很多朋友认为那个红色的“大块头”是一个扇区,但正确的认识应该是黄色的那小块为一个扇区。一个扇区的大小为512字节,一个整圆环为一个磁道,一个磁道上有若干个扇区,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越靠外的磁道上的单个扇区其体积越大,换句话就是其密度越小,由于硬盘是机械传动,所以磁头对其的寻找、读、写速度也就越快,分区的分布也是从外圈向内圈的,所以C盘相对于D盘等要靠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感觉C盘比D、E等分区要快的原因。

明白了上面的知识,我们就能合理使用硬盘了!以一块容量为60GB的新硬盘为例进行说明:把C盘分为3至5GB(视操作系统而定),把D盘调成1GB,把E盘设为10GB,省下的就看着设吧(可对半分为F和G盘)——对系统速度没有什么影响。

分好区后如何使用是最为关键的:

1、把操作系统装在C盘上并把MwIE、Foxmail、ICQ、QQ、FlashGet、超级兔子、播放器软件以及一些看图软件等常用小型软件也安装在C盘上。如果您使用诸如Office之类的微软大型软件的话,也要将其安装到C盘上。当然,由于我们并不会用到其中的全部功能,所以要定制安装那些有用的部分以节省C盘空间!然后把虚拟内存设置到D盘上(只是暂时的^_^)后再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把C盘整理一下。

2、使用“微晓注册表优化大师”之类的系统修改软件把“我的文档”、“上网缓冲”、“上网历史”、“收藏夹”等经常要进行写、删操作的文件夹设置到D盘上来尽量避免其它分区产生磁盘碎片而降低硬盘性能!

3、把各种应用软件安装到E盘,至于游戏可装在F盘,G盘用来存放影音文件。

4、对C盘再进行一次碎片整理,然后进行完下面的第二大步后再把虚拟内存设置到C盘上!

二、虚拟内存的设置

将虚拟内存设置成固定值已经是个普遍“真理”了,而且这样做是十分正确的,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将其设置到C盘以外的非系统所在分区上,而且其值多为物理内存的2~3倍。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值越大系统的性能越好、运行速度越快!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系统比较依赖于虚拟内存——如果虚拟内存较大,系统会在物理内存还有很多空闲空间时就开始使用虚拟内存了,那些已经用不到的东东却还滞留在物理内存中,这就必然导致内存性能的下降!

于是笔者从32MB内存开始试起至512MB内存为止,发现上面的说到的事实是非常正确的,虚拟内存应设置为物理内存0至1.5倍(0倍是多少啊?就是禁用!^_^)为好,而且物理内存越大这个倍数就应越小而不是越大。当物理内存等于或大于512MB时,绝大多数PC就可以禁用虚拟内存不用了,这时内存性能是最高的!^_^

至于您的虚拟内存具体要设置成多大,您就要自己试一试了,因为这和常驻内存软件的多少和大小以及您平时运行的软件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笔者无法给出建议值。您可先将其设为物理内存等同后,再运行几个大型软件,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出现的话,您就再将其设置成物理内存的一半后再运行那几个大型软件,如果出现了异常,您就要适当加大虚拟内存的值了!以此类推,当您找到最佳值后只要把这个值设置到C盘上就OK了!:)

注:如果您使用的是Windows ME及以下的操作系统的话,可下载“MagnaRAM 97”来优化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这样的效果更好!另外,笔者建议您不要再使用那些所谓的优化和整理内存的软件了!

三、合理摆放“快捷方式”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运行软件都是通常该软件的“快捷方式”来做到的,硬盘越来越大,安装的软件也越来越多,有很多朋友喜欢把快捷方式都放到桌面上,这样不但使您眼花缭乱,而且系统性能也会下降,而且会造成系统资源占用过大而使系统变得不稳定,所以我们最好把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控制在10个左右,其它的快捷方式可全放到开始菜单和快捷启动栏中,而且把所有软件的“卸载”快捷方式删除以提高系统性能。另外,尽量不要存在重复的快捷方式。

四、慎用“安全类”软件

这里所说的安全类软件就是指实时性的防毒软件和防火墙。该类软件对系统资源和CPU资源的占用是非常大的(有的高达30%以上),如果您不经常上杂七杂八网站的话,这类软件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这比对CPU进行超频可实际、方便得多了!:)




五、减少不必要的随机启动程序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很多朋友并不知道什么程序是可以禁止的,什么是不能禁止的,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进行这一步的工作。有了优化大师这一工作就简单得多了,在图2界面的“开机速度优化”中优化大师会提示您什么可以禁止,什么不能禁止!

这样做的好处除了能加快启动速度外,还能提高系统在运行中的稳定性!

6、合理设置“图标缓存”

通常系统默认的图标缓存都是比较大的,这明显有浪费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将其值做适当的调整,我们可用“Windows优化大师”查看一下当前系统已经使用了多少图标缓存,然后我们将其值设为实际大小的2倍左右即可。注:部分电脑可能无法使用优化大师进行修改,这时您可使用“超级兔子魔法设置”进行修改!

另外,桌面背景也不要弄得太复杂(建议设为“无”),有的朋友还做成了动画桌面,这种做法没有任何现实意义,除了会给系统带来不稳定因素外,没有任何好的作用——毕竟我们只有很少时间是面对桌面的!^_^

七、合理设置“磁盘缓存”

系统默认值通常都非常保守,所以我们要进行一定的修改,我们也可在“Windows优化大师”中对其进行修改,只是我们要手工进行数字的输入,磁盘缓存最小值可设为2048(KB),最大值设为物理内存的25%,缓冲区读写单元为512。

注:这一做法会对多媒体软件的稳定运行带来很大的好处,尤其是最小值的设置不要太低!

八、尽量精简右键菜单

很多程序在安装后都会在右键菜单中留下身影,其中有很多都是我们用不到的,但其却给我们的系统带来了负担。为此,我们可在“超级兔子魔法设置”等软件中对右键菜单进行精简,通常只保留常用的就行了!另外,您最好是将无用项删除而不是只单纯去掉其前面的小勾!

这样做可有效减少因“新建”菜单而引起的失去响应的现象出现!

九、合适的显示器刷新率和分辨率

有些朋友总是抱怨自己的显卡太差劲,有的显卡的确是差劲了些,但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显示器刷新率设置得过高所致的“假象”。通常15、17英寸的彩显将刷新率设置成75Hz以上就行了(如果带宽足够当然也可以更高),没有必要强行上得太高。分辨率也是同一个道理,通常设成800×600或1024×768就行了,只要够用就好,完全没有必要玩什么“终极”和“骨灰”。

这样做比对显卡进行超频带来的提速效果要大多了!

结语

总而言之,当您使用了本文的方法后,您就会发现系统比以前快多了!而且也稳定多了!^_^除了本文的内容外,在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后再把系统弄得简单点也没有什么坏处。华而不实没用的!请君尝试之,便知余言不谬也!GOOD LUCK!
乄Smile,听歌╮
两大杀手让硬盘折寿


时下,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硬盘降价潮,大容量(80GB甚至120GB)、高转速(7200 rpm)硬盘的优秀性价比对新装机的朋友格外具有亲和力。并且,现在的新硬盘都加入了S.M.A.R.T的自动侦测技术,以便在硬盘发生致命故障前发出先兆让用户从容地备份重要的数据,有了这个“保护伞”好像我们使用硬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这都是针对正常使用硬盘的情况而设计的。
  现实中,新手们在硬盘的日常使用中往往存在各种误区,看似种种不经意的操作就可能严重影响硬盘的寿命,甚至使硬盘突然“牺牲”,宝贵的文件或数据毁于一旦。因此,新手朋友们非常有必要了解硬盘操作和使用的种种误区,正确的维护和管理硬盘,从而使其忠实的为我们“服役”。

  非正常或频繁的开关机是硬盘的大敌

  虽然现在的主板和电源都采用了ATX的板型设计支持程序软关机,但是软关机需要关闭一系列正在运行的程序操作,而由于各种操作系统与不同芯片组和主板的厂商设计之间往往存在兼容性和BUG,导致Windows 在执行软关机的时候经常出现死机。此时,新手经常出现的误操作是强行切断电源,这时工作中硬盘的复位动作尚未完成,这很可能会使磁头与盘片摩擦而造成硬盘的物理损伤,如出现不可修复的坏道。

  正确做法:如果软关机出现死机故障,应该按下Reset键,待系统重启进入系统后再执行关机操作,虽烦琐一些但是保障了硬盘的安全复位。

  另外就是系统出现一些小故障的时候频繁的开关机。比如由于内存或显卡未插牢而出现电脑开机无显示的时候,好多人就只埋头搞定看到的问题:频繁开关机,插拔各种板卡,根本没有顾及到一次次按下电源后硬盘的呻吟声——刚刚开机几秒钟,硬盘正在初始化,磁头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频繁开关机使硬盘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复受到的电流的冲击,发生故障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正确做法:排除硬件故障时先拔下硬盘电源线,等故障修复后接回 。

  恶劣的工作环境是硬盘的潜在“杀手”

  灰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强磁场都对硬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首先,灰尘对硬盘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在灰尘严重的使用环境中,硬盘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并积累在硬盘的内部电路和元器件上,严重影响元器件的散热;而灰尘还会吸收水分腐蚀硬盘内部的电子线路,易使硬盘产生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最大限度减少空气中的含尘量,关机后最好能罩上防尘罩。

  其次,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硬盘也会有负面影响。随着硬盘转速的提高,硬盘自身产生的热量惊人;再加上过于紧张的机内空间、双硬盘或磁盘阵列的构建,硬盘间的“亲密接触”使硬盘散热问题不容忽视。而过低的温度又容易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集成电路元件上造成短路。因此,采取购买体积较为宽松的立式机箱、适当加大两块硬盘的间距甚至加装硬盘散热风扇的措施,使硬盘保持在20~25℃是最为适宜的。

  第三,过高的湿度会使电子元件表面上吸附一层水膜,氧化腐蚀电子线路造成数据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又会使硬盘产生大量的静电,导致CMOS电路被烧坏。基于此,如果电脑长期闲置不用时,应定期给系统加电,靠自身的发热将机内的水蒸气蒸发掉。最后,作为磁介质的硬盘对强磁场非常敏感,因而尽量不要让硬盘靠近音箱、喇叭、电机和手机等强磁场,以免硬盘所记录的数据因磁化而损坏。

  对分区进行的误操作易使硬盘“早亡”

  由于Windows 版本的不同造成FAT16、FAT32、NTFS各种分区格式并存,不同的任务和系统使菜鸟们在转换分区格式面前蠢蠢欲动。更为可怕的是现在Ghost和PQ分区魔术师等软件能对分区进行随心所欲的操作——调整分区的大小、格式甚至隐藏分区;于是在没有弄懂一些基本概念前对硬盘的胡乱操作和不假思索的恢复,往往导致硬盘的分区表无法被任何工具识别。结果只好低格,如果也不懂行,很可能一块新硬盘就夭折在一位“无知而无畏”者的手里。

  技巧提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无论是新手还是老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操作万无一失,尤其在对硬盘进行敏感操作时请一定先用第三方的软件或杀毒软件如KV2004备份好硬盘的分区表和引导区数据。
乄Smile,听歌╮
返回列表